我在简书既写纯文学,也写鸡汤和干货

我是一个在别处没有人气的作者,绝对不是什么大V、网红之类,但是,我在简书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却收获了2400多个的喜欢,实在也算一种小幸运了吧?!
我在其他平台也写文章,相比之下,简书实在是一个太好的写作平台,门槛低、人气足、包容性强。
所以,对简书平台,我一直心怀感激。
截止今天,我来简书写作已经满两个半月,一共写了7万多字,收获了2400多个喜欢,赢得了400多位粉丝,17篇文章有幸进入首页。
其中,阅读量最高的是社会热点文,其次是关于考研的干货文,再次是感情鸡汤文,所剩几篇文学性较强的文章,阅读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必须承认。我写作的目的性很强,一是希望文章能受到大家的喜爱,二是希望写的东西对大家有用处,哪怕只是一点启发也好。
为了实现前者,我用心研究简书首页的热门文章,学着去写同类型的文体,譬如鸡汤,譬如热点。经过反复多次的推敲和训练,我也能写出水平及格的鸡汤或热点文来了,并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肯定。
为了实现后者,我把自认为还算精彩的自身经历或人生经验全部写进了文章里,只为引起读者大人们的共鸣,在评论区和简信中用心回答各类问题,希望自己的文字除了好看之外,还有那么一点用处。
1、别怀疑,被拒的唯一原因就是文章不够好
万事开头难,在第一次通过首页投稿前,我的文章被连续拒绝了9次。
记得被拒到第6次的时候,我已经不失望了,破涕为笑,抱着“我就是要看看你到底能拒绝我多少次”的心态,继续写作,心情也越来越轻松。
我也从来没去询问过拒稿官原因,其实是因为初来乍到,根本不知道竟然还可以勾搭拒稿官问原因。
后来,我出于好奇去简叔和几位拒稿官的地盘看评论,才发现有许多作者非常不满被拒,甚至有许多声音冒出来指责简书首页被鸡汤、干货文充斥着,指责简书编辑的审稿趣味越来越低。
但我始终认为并且认同,稿子被拒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你的文章不够好。
所以,稿子被拒绝后,勤反思,多学习,才是正道,而不是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2、首页投稿只是一扇门,绝对不是目的地
通过首页投稿可以为文章提供高点击率的可能性,但毕竟只是一种可能性,通过的文章可能因此成为高点击的热门,也有可能依旧冷冷清清。
我第一次通过首页投稿的文章是《疯狂动物城外传:嫩竹叶之殇》,内容是针对当时山东疫苗案这个热点,套用《疯狂动物城》的电影情节所作的一篇戏说仿写,充满了现实反讽和戏谑意味。
收到审批通过的信息时,我激动万分啊,有种终于熬出头的感觉,想象着24小时后就要被各种评论、喜欢、关注的提示音吵个震耳欲聋了,结果呢?
直到今天,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只有294多,喜欢15个,评论只有1条。
为什么?
因为通过首页投稿的文章只是进入首页的“新上榜”版块而已,而“新上榜”里的文章只有少数一些可以再进入到首页的“热门区”,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首页”——我们打开APP、官网时首先看到的第一个界面。
很多作者都忽略了这一点——
编辑把文章放在“新入榜”上,剩下就全看这篇文章自己的造化了,是否受欢迎全由读者说了算。
所以,首页充斥着的大量的鸡汤、干货、热点,并不是简书编辑挑选的结果,而是读者挑选的结果,代表的是简书大多数读者的审美倾向或是精神需求。
简书编辑并没有掌握每篇文章的生杀大权,编辑只是给通过首页投稿的文章打开了一扇门,至于路能不能走好,还得看文章的内容能不能收到读者喜欢。
就像一件商品,首先必须符合上市销售的要求,然后再经过市场的检验,最后才知道它能否成为一件畅销品。
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简书的“市场”就是简书读者的口味和好恶。
3、鸡汤、干货和热点文到底怎么了?
刷一遍简书首页,10篇文章里,可能有6篇是鸡汤,剩下4篇由干货和热点五五开。
文学性越高的文章,尤其是标题也透着文学味的文章,通常点击率都不高。
我写过一篇影评,名字是《阿莫多瓦<对她说>:一段失落的爱情独舞》,一部小众的艺术电影,一篇文艺范浓郁的文字,简书首页投稿给我通过了,24小时后几乎没有人来读,读了也没人评,更没人点喜欢。第二天简书还非常给力的把我这篇影评放进了《简书日报》里。
即便如此,我这篇文学性较高的影评依然不太受欢迎,只有177的阅读量,11个喜欢,多么冷清。
想想挺残酷的,不是吗?
但简书毕竟是网络写作平台,网络文化属于大众文化,不属于高雅的庙堂文化,所以即使简书编辑有意将其中投稿的高雅文学作品放进首页里,也很难避免出现遇冷的尴尬。
除非,文章的作者已经是颇有名气的人物。
我们很难要求一个网络写作平台营造出高雅文学的氛围,就好像电影院里的影片排期不可能让文艺片占主流一样,除非这个电影院不需要赚钱。
著名导演贾樟柯的电影在海外频获大奖,但回到国内公映时,观众寥寥无几。
《百鸟朝凤》如此优秀,要不是有制片人下跪的噱头,电影院早就把影片从档期上撤了。
所谓高雅,必然对读者提出高要求,所以“曲高和寡”。那么我们写的纯文学文章不受大众欢迎、点击率低下,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
但是,纯文学、艺术电影等高端文化仍然在发展着,它们有自己的路子,也有自己驰骋的空间,它们并不会因为大众文化日益发达就趋向灭亡。
所以,我们可以坚持有情怀、有追求、有高度的创作,也可以另寻发表的平台,但实在不必诸多怨言,更不要跟鸡汤、热点、干货过不去。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自古以来就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两者之间本质上不存在优劣,差异只在于受众的不同。
如果我们选择写纯文学,就该做好不被大多数读者喜欢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要一边吆喝着文学作品好,另一边却偷偷觊觎那些鸡汤写手的粉丝量和点击率。

4、殊途同归,一起守住写作的初心
纯文学创作,必须耐得住寂寞。
只不过,在我看来,根本不必把写作弄得如修女生活一般压抑吧!
就算是一个非常有文学追求的作者,也不一定只能写纯文学的东西啊。
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除了拥有《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这样文学性很高的作品外,他写的最多的是什么?
不也是《论雷峰塔的倒掉》一类的杂文吗?杂文说得通俗一点,不就是他那个时代的热点文吗?
那我们何苦还纠结于不能写干货,不能写热点,不能写鸡汤了?
害怕写了这些文章就变成随波逐流的作者?
害怕写了这类文章就丢了写作的初心?
不至于吧。
文人相轻是正常,但抨击文章类型、看不起实用性的文章,绝不是写作初心里应该有的成分。
更何况,若你能力足够,完全可以写出一篇非同凡响、不落俗套的鸡汤文来,也可以写出一篇文学性和实用性俱佳的干货文来嘛!
所谓写作的初心,在我眼里,应该是勇于探索文学的每一个领域,愿意学习和尝试每一种类型或文体的写作。
不高看自己,不低估别人。始终信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是半夏微晴,我在简书既写纯文学,也写鸡汤和干货,谁也不low。
简书大多数作者也如此罢!

作者:半夏微晴。惟愿用己温暖文字,看守你我赤子之心。
原创文,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或分享至朋友圈,若转载公众号或它处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