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太PK妙龄小白领
文|刘研
理财需要什么?
没钱理什么财?
你在如何破财?
……
带着问题,手背后,听我讲故事。
(为了保护当事人,人名地名均为化名)
六旬老太存款8万认识桃阿姨10年了。她是周边妇孺皆知的清洁工,62岁,心肠好,平易近人,有一副好身板儿。
除了做清洁工,桃阿姨和我有很多联结。为了帮她,几年前开始,我不定期让她为我接送儿子上下学,我再支付她服务费。后来,又介绍别的需要接送小孩的家长给她。渐渐地,她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了。孩子们都上学后,她会在小区里收集废旧纸箱酒瓶等。她生活朴素,衣服,鞋子什么的很多是别人送的,甚至是有人不喜欢当垃圾扔了后被她捡回去的。
“好好的啊,咋就给扔了,怪可惜的啊!”
这是桃阿姨经常会说的话。话语背后,隐藏着她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有一次,我临时出差,想让她帮我带几天孩子,但是急急忙忙,却找不到她。后来,周围人告诉我:
“中午了,阿姨应该在大丰快餐那里帮忙吧,你去那里找找看。”
“又帮忙!?”,我不解又心疼。到了大丰快餐,果然看到她正在给客人打饭,嫣然一副服务员的模样。那一刻,我突然被眼前这个女人感动了——她的生活能力和心态真地不知道甩了我们年轻人多少条街。她不虚伪,也不自怨自艾,她知道通过自己双手来创造一切。
“我每天中午帮忙打饭、洗碗,自己还能在这里吃,然后老板再给我20块元”
“很好啊!”看着她笑容满面,我自叹不如地附和。显然,通过这样的帮忙,她解决了自己午餐问题,每天再赚20元,还没有占用多少额外的时间。
她也有慈爱柔情的一面。她经常会背着大儿子大儿媳找到我,让我帮她给远在云溪老家的幺儿(四川话,小儿子的意思)打款。出于相处长久的怜悯,我每次都劝她:
“不要老是给他打,他都有自己的孩子了,已经是老孩子了。你要为自己留着……”
这么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远走他乡打工,时不时还为家乡的“老孩子”打款。我鄙视不孝幺儿的同时,又羡慕他拥有一个“慈祥的妈妈”(我内心里残留的“不被妈妈心疼”的伤痛似乎又被这对慈母老孩儿给打翻在地,稀里哗啦……)
赚钱不容易,妈妈不是ATM机。
昨天,桃阿姨又来找我。这次不是打钱,而是让我帮他查账。查账?对,没错,是查账!他拿了一沓银行流水单,让我帮他看看还有多少余额。这是一张从2010年6月10开始,到2018年2月26为止的储蓄卡交易清单。我真的没有看懂,这张流水单很特别,大部分是定期存款和代发工资,数据很乱。桃阿姨特别焦虑,说银行柜员告诉她,卡里还有6万多。26日当天她又取了2万,那不就只剩下4万多了吗,可是按她的记忆,不应该只有4万多啊。
为了消除她的疑虑,我带她去银行柜面。最终得知卡里还有6万多。也就是说,26日之前她卡里有8万多。
这个数字,让我震惊,她只是个清洁工啊。流水单上唯一的进账项目就是代发工资,从2012年首笔代发工资800开始,直到2018年的2100,这样持续变化的微薄的代发工资是她账面的核心来源。显然这是她的保洁收入。
回想起来,每次我让他给自己留一点的时候,其实是我低估了桃阿姨的理财能力,低估了她的情商和认知水平。她并非是一个不顾及自己年老而把现金不断转给成年孩子的妈妈。她在善良之外也有理性和执着。
妙龄小白领月入8000成卡奴时茉琳是新华人险的优秀代理人,28岁,青春可人,男女通杀。
除了上午晨会和组内分享,她每天有大把时间去拜访客户、K歌、约会或者聊天喝茶。同事朋友们经常会羡慕或者戏谑她:
“呀,今天又做了指甲,这钻亮的啊!”
“这手做得,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啊。”
“琳琳的耳钉好好看噢,毛茸茸的。”
“衣服穿不完啊,我帮你穿吧。”
“今天又去哪里逛街了啦?”
“又换包包了,任性!”
“……”
没错,茉琳就是这么一个容易交往又特别爱美的女人。月均收入8000多,但每到信用卡还款日,她就会焦虑地像个唐僧,对着“老公徒儿”狂念“紧箍咒”,直到老公妥协,帮她还款。他们的生活一直没有大的转变,老公节衣缩食,却被她宠辱兼施。她任性大条,看到心仪的衣服、包包或者配饰就开始走不动路了。她几乎每周都买衣服、配饰,又经常抱怨自己没有衣服、配饰太少。
有一次,老公出差,不能陪她过情人节。事前解释了很久,才安抚了她这个“貌似淑女的小女孩”。结果呢,情人节当天,老公的电话里有75个未接电话(那时老公在忙,无法接听),全是她打的。直到夜晚,老公微信视频回复她时,她才回归平静。
“老公,看,我今天刚买的钻戒,9880,美不美,美不美?”
这得瑟劲儿让人不免疑惑:白天抽风似的狂打电话的和此刻秀钻戒的是同一个人吗?
“美……你喜欢就行了……”老公无奈的敷衍,内心浮游出一股无辜的濒死感。
“什么叫我喜欢就行!你一天没陪我!居然这种态度!!我讨厌你!!! 你不陪,我才买的戒指!!!”
对于茉琳来说,生活中更多的模式是:你不陪我,我才买的钻戒。
故事结束了,你是否找到了文章开始时那几个问题的答案呢?
桃阿姨月入800起,茉琳月入8000。
桃阿姨拥有8万定期存款,茉琳拥有的是每月还不上信用卡时对着老公狂念的“紧箍咒”。
桃阿姨目不识丁,茉琳文化藏身。
桃阿姨勤俭朴素,茉琳任性挥霍。
桃阿姨自力更生,茉琳消费老公。
桃阿姨在勤俭中自强,茉琳在虚荣中迷惘。
我们拥有稳定的收入,不见得拥有稳定的情绪。再稳的收入,抵不过情绪波动、头脑发热、撒泼任性时的一次冲动消费。消费陷阱的根源在于习惯和态度。
我们的财富从来都不能和知识化等号,知识只是转化智慧的加速器。相对于习惯和态度来说,知识只是小弟弟。在你还不能驾驭自己的习惯和端正自己的态度时,你的知识转化也基本是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这就是为何许多人懂得很多知识照样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