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道心情随笔

那些相信与不相信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背着吉他的小博博
近几日,薛之谦在网上闹得可谓沸沸扬扬,发文、热搜、好不热闹。跟许多人都有同感,以前还是蛮欣赏他的,可是在越来越火之后,好感反而越发降低了,也许是江郎才尽后的苦苦支撑,也许是大众审美的认知疲劳,再或者是公众营销不当的人设崩塌。当然,这里并不是想写薛,纵观事态的发展,言语行动上最激烈的并不是当事人双方,而是那些相信他或她的网友观众们,在盲目的相信之后,转而用更加盲目的语言去传达着自己的相信。

关于相信与不相信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关于人、关于事、关于感情、关于事业。然后在20几岁的年纪来说这个话题,来说一说20岁之后理解的那些信与不信。

曾经是相信历史的,愿意去读那些春秋兴亡、去看那些改天换地。然后,20之后,我读近代史,读到了另一个版本的9.18,另一种意义的西安事变,另一个张学良,以及他那本堪比金瓶梅的晚年回忆录,那是一段和历史教材云泥之别的近代史;然后我也读到了另一个版本的商纣,一个被臣子趁虚叛乱的君主,在很多年之后,一本叫做《封神演义》的书中被黑的体无完肤。

然后我明白,历史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为编造的,前人的历史是后人在写,后人又总是在否定前人,而后人的后人又来否定他,那些指鹿为马的故事从来都不是个例,它往往就是某段历史的得逞与胜利。

曾经是相信爱国的,天真的坚守着那面旗帜的意义。后来知道,其实关于国的定义是有问题的,往往那些谆谆教导你要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真不一定可爱,也不一定值得爱。

曾经是相信正义,好人、坏人、正义、邪恶。单纯的相信一切是分明的,也曾经已经以为坏人最好的结果就是打败了正义,但现在知道,坏人的最大的胜利是最后居然以好人自居。

而所谓的正义也是没有什么标准的,同一条件下是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正义。就像那句话“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善恶,只不过立场不同罢了”。

曾经也是相信爱情的,以为恋人之间最大的矛盾会是出轨和父母不同意,后来知道生活中的细节与琐碎才是真正的致命伤,爱情也往往都死在了这里。如是明白为什么要结婚,因为爱情若是不转化为亲情,想要持久是很困难的。

20岁之前信的东西,有些已经不信了,可有些还是依旧相信的。

比如国可以不爱,但脚下的故乡和身边的人是一定要深爱的;

比如历史可以不信,但妈妈教给你的生活经验是可以听听的;

比如正义看来虽然很存疑,但在乎正义一定比不在乎正义安全;

比如爱情虽然总是幻灭的多,但要没有爱情,那生活一定很无趣。

说了这么多相信的,那有什么东西是以前不信,而现在又相信了的呢,仔细一想,还是有的,而且不过就是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生常谈罢了。

比如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自信与自卑的力量,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当然,还有一些目前无法验证的事情,还没有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法验证的感觉,我理解了。

写到这里,貌似也有了种哈姆雷特的感觉,毕竟每个人的信与不信都是不同的,就像你信基督、他信观音一样。而就在这信与不信两点之间,有这更为值得深思的地方,想来,这个话题要是到30岁再写,应该又会有不同的相信的与不相信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