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育,共同成长
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培训第三单元的学习以“共读共育”为主题展开。
在课程学习模块,晓霞院长介绍了全国奶蜜盐共读联盟的七年实践,从最初的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几十万人的共读活动,到逐渐设计出成熟的共读共育课程,再到实现家庭教育的课程化、系统化、成果化、可持续性,奶蜜盐共读联盟一步一步用贴近中国教育实际的方式将“奶蜜盐”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入到了千万父母的心里。
来自东莞的黄学谦校长则以学校的共读共育实践从“共读前的五个准备”、“共读中的三个跟进”、“共读后的总结表彰”和“共读活动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以共读助力家校共育的情况。来自长沙的夏莹校长则从“如何开展奶蜜盐读书会活动”这个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共读活动实现生命之美、生长之美、生态之美。
三位老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为学员们展示了共读共育活动的形态,大家一方面慨叹全国奶蜜盐共读活动的蓬勃生机,另一方面惊叹于共读活动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认为这样的共读活动为学校或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对于黄学谦校长提供的共读共育活动的组织步骤,大家纷纷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表达了学以致用的决心;夏莹校长的读书会坚持时间之久、举办活动之丰富、取得的成效之显著,让大家看到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可能性,看到了一个成熟的读书会的影响。
本单元的主题分享以“我的奶蜜盐家校共育活动心得”为主题,十位学员围绕着主题进行了分享。
杨光老师谈到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如何跟家长沟通、提供学习策略、共创良好环境,与家长一起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携手家长给予学生奶和蜜;杨淑梅老师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虽然还没有开始组织共育活动,但是老师们已经共读了《奶蜜盐》,并通过阅读分享达成共识,用实际行动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蜜;黄晓艺老师所在的班级大部分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她以鼓励购买书籍、老师领读的方式带领家长一起学习,引导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优点,减少育儿焦虑;杨丽平老师从亲子关系的角度谈到了教师要建立起跟家长的良好关系,经常反馈孩子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成长,把奶蜜盐的教育观念渗透到家长的心里;高微老师分享了自己跟一个留守孩子之间的故事,谈到了幼年的陪伴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她组织的《奶蜜盐》共读,虽然目前参与的人数不多,但是相信这种温暖的学习氛围会带动更多人一起来共读共育;胡晓明老师讲述了自己为一个从小缺失奶和蜜的留守家庭的孩子购买校服,孩子受到激励努力学习的故事,强调了家长与老师的关爱给孩子带来的改变,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崔畅老师分享了两个自己引导孩子感知父母的爱的感人故事,谈到了老师发现孩子们的心理波动时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且引导家长在给予孩子充足的爱的同时学会正确地表达对孩子的爱。
寇晓艳老师是学校家委会委员,她以图片和视频展示的方式介绍了学校家委会组织的共读活动,既有线上共读又有固定的线下活动,既有共读还有共写,既有鼓励又有反思,互动性强,氛围感强,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王贞融老师作为曾经的家委会成员也分享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家委会是如何积极推动家校共育的,她还谈到了自己跟先生、孩子因为共读《奶蜜盐》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参加《奶蜜盐》共读会的生命成长,她认为家校共读共育其实就是老师、家长、孩子生命彼此唤醒,彼此勉励,彼此润泽的一个过程。
来自长沙的李启校长从“学校、家长、教师和个案实操”四个方面分享了他们学校开展的共读共育活动经验,学校建立了家校共育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持续推动共读共育;教师人手一册《奶蜜盐》,以线上阅读加线下沙龙的方式,共读、朗读、分享、点评、展示,已经在社区赢得了良好的反响;而家长们也已经建立了共读群,很多班级以有声朗读的方式积极组织共读;很多老师学以致用,用奶蜜盐的理念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并且主动梳理、提炼、总结,让理念在实践中生根,以实践促进了理念的落地。
十位学员娓娓道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校共育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校共育做法,这样的分享有情、有料,既富有感染力,又能触发思考,张文质老师听完以后都忍不住感叹:“今晚的分享个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