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

中华通史l 008商之初,伊尹辅臣有大功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三九侃史

上回书说道,汤在伊尹的帮助下打败了夏朝,夏变成了商。

商的先祖可以追溯至舜帝时期,当时帝喾的后裔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立商朝。汤即位后,用“怀柔待民”的政策,与民休息,国力大涨。可是,汤只执政了13年便去世了,伊尹对此很伤心。接下来,即位的是汤的儿子外丙,可他在三年后也逝世了。无奈的伊尹再立中壬(rén)即位,可他四年后也去世了。于是,伊尹只好拥立汤的嫡长孙(关于古代的皇权继承制度,详情可以参见通史番外001)太甲为帝,并为太甲写三篇文章《伊训》《肆命》《徂后》来劝诫他。

太甲

头两年,太甲不敢违背伊尹,老老实实地读书。可到了第三年,太甲不干了,他不再听伊尹的教导,开始暴虐乱政,败坏德业。伊尹焦急万分,最终为了国家社稷的稳定,将太甲赶下了台,并把他放逐到汤的墓地桐宫,让他好好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太甲不在的三年里,伊尹代理朝政。而太甲在桐宫居住了三年后,也重新向善,对伊尹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于是,伊尹就把政权还给了太甲。从此,太甲修养道德,诸侯们皆归附,百姓也得到了安宁。伊尹对于太甲非常赞赏,再作三篇文章来赞扬他。

沃丁

太甲逝世后,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去世了。从此,商朝的国立开始衰弱了。太庚即位后,大修宫殿,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与此同时,宫廷内斗也越来越激烈。

太庚
冷知识:古时候,皇帝死后,继任人选的规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简单来说,就是,只要皇后生了男孩,那么这个孩子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未来的一国之君。可是万一皇后不孕不育,或者这孩子半路夭折,那么就从妃子中生的孩子选,年长的就是储君。也不排除皇帝专门立个幼子;而权臣当政时,一般都是立最小的孩子。

请各位注意,商朝君王继承制度是先兄弟后儿子,也就是说,假如有两个兄弟,老大是帝。那么,老大死了,老二即位,老二死后,才轮到老大的儿子。这么一来其实风险很大。老大的儿子会想:我是父亲的亲生儿子,为何是叔叔即位?而老大的儿子即位后,老二的儿子又不爽了:我父亲是帝,为何不传我,却传给了哥哥?所以,历任君王为了摆脱同族兄弟的威胁,常常使用迁都的方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因为君王可以借此机会将忠于自己的大臣带走,而将威胁自己地位的兄弟及其党羽留在旧都。从商王仲丁开始,国都迁来迁去。

仲丁

预知仲丁之后商朝是否有明君,且听下回分解。感谢收看三九侃史,写作不易,点个赞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