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再看到你了
文/花予辰
1月6号,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丢了手机,活活被妈妈陈某打死。
陈某交代:为了防止邻居们听见孩子被打后的哭声,她用胶带封住孩子的嘴,捆住手脚,用木棍殴打。
从晚上6点到夜间11点,她断断续续打了孩子多次。
最后孩子被打趴在沙发上,说“妈妈我想喝水。”陈某端来水喂他,结果水从孩子嘴边流了出来,洒在衣服上。
陈某认为孩子“装死”,又对孩子一阵棍击。
后来她打累了,将孩子抱到他自己的床上。孩子躺在床上说了句“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第二天早上,陈某起床来到儿子房间,发现孩子已经从床上跌落在地上。她打了120。医护人员来时发现这个可怜的9岁男孩已没了生命体征,身上的青紫连成了一大片,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昨天晚上在某篇推文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心情久久未能平静。
(一)
"妈妈我不想再看到你。"
一句无力的呻吟包含了一个九岁孩子多少失望,我不敢想象。
脑海中浮现的全是孩子跪地讨饶,母亲却持续无情暴打的血腥场面。
孩子才九岁啊!他能犯什么滔天大罪阿!让母亲这样绝情……
孩子,委屈你了,还没让你好好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就给你留下这样一个现实残酷的坏印象。可惜,再没有谁,再没有机会能够颠覆你对这个世界烙下的可怖印象了。
孩子,其实这个世界还是有光明存在的,只是我知道,你是永远不会相信的。
如果有来生,想必你也不会想要来了吧,毕竟这一次,你走得,如此匆忙,并且还带着绝望,离开了。
好吧。孩子。
相信天堂就不会有这些邪恶的存在了。
(二)
类似的例子又何尝会少?
最近刚发生的惨剧。
福建福州一位母亲疑似与五年级的儿子发生了争吵。
情急之下母亲用手机充电器线错手将儿子勒死。
母亲因为恐惧和愧疚,随后从13楼跳下,也当场身亡。
据说被勒死的孩子平时很乖巧,成绩很好,钢琴也弹得好,一家三口周末常出去玩,对邻居也非常友好。
所有的一切美好似乎只是表象。
在冲动面前这一切美好都成为了悲剧之后最悲戚最令人揪心的背景音乐。
我简直不敢想象孩子在被勒时面目狰狞的模样,我更不敢想象母亲杀人时的样子。
至亲之间彼此就算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至于到这种极端的地步。
难道就因为他调皮捣蛋,难道就因为你一时愤怒,难道就因为孩子无力反抗,他就该死吗?!
(三)
早上花了半个钟头的时间仔细看了一位与父母决裂的北大毕业生写下的万字文章。
看完之后,依然是感慨万千。
很多人一上来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痛诉作者多么多么的不孝,多么的无情。然而我依然不敢苟同。
我觉得这些孝顺的读者想必都是幸运儿,也许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感受过这种冷暴力所带来的威力。
它的杀伤力永远不会亚于暴打,痛斥。
可能很多人会说毕竟是生养自己的父母,父母也会有做错的地方,要去包容才能体现出孝顺。
然而有时候最令人心生畏惧而且无奈的便是这些充满正义感的言论。
对于作者,我更多是抱有一种同情之心。他就像一个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婴儿。在我看来,他甚至比被杀死更令人同情,那些年的承受又何尝不像是恶棍暴打在身上那般疼痛。如果不是压抑了太久,他又怎会如此决绝,如此迫切去用一纸诊断书来否定父母的教育方式。
一边是无缝隙的束缚,一边是对无知将来的向往。横亘于左右两边就像两只魔鬼一样,在争抢着一个弱小的灵魂。
终于,灵魂被如愿地扯成了畸形。
(四)
逝者已矣,生者当思。
也绝非是刻意维护所有的孩子,只是在教育的道路上,人们要走的路程还很长很长,而一路上,还得有多少鲜血淋漓的例子要作为失败的葬送者?
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的。
在《小王子》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也许在大人们作为孩子的时候,他们承受的也许不单单只是精神上的,更多还是物质上。
但在这个新时代,也不要过分地宣扬今昔对比,的确,在今天,孩子多数是丰衣足食,看似无忧无虑,但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也随着物质上的丰裕而变得愈发的孤独,寡言。
在我把自己所想的告诉朋友后,朋友只是简单回应我一句。
你驯服了什么,你就得对他负责,同时他也要对你负责。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深奥。至少我现在还没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但对于"驯服"这个词我自己表示很反感。我们什么时候,被迫变成了该被驯服的"野兽"?
(五)
每次面对这种生死问题内心总会变得无比沉重,因为我总觉得这些惨剧完全是可以被避免的。
只是每一次留下的都是遗憾。都是眼泪。
记得小时候,我们总喜欢写一篇文章。
"我最爱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他们会教我画画教我写字。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没日没夜地照顾我,带我去看医生。
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妈妈是我生命中的天使。"
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他们的臂膀永远为我敞开,爸爸妈妈总是我坚强的后盾。
如今想来,这种纯粹而澄澈的感情,是这样的美好。
只希望这种美好,它不会渐行渐远……
只希望下一次孩子无助地说"妈妈我想喝水",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沾湿衣服时,得到的是妈妈温柔的问候,而不是一顿绝情的暴打。
孩子,如果有来生,还是希望你能来这个世界看一看,相信这个世界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温暖,也好弥补一回前世的遗憾……
教育依旧是一个恒久而沉重的话题。
也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人们可以更加沉静,更加的理智。
最后
愿所有孩子都快乐成长
愿天下父母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