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日更30-30-封荣华】疯狂的黑实验
是什么导致普通人也会变得穷凶极恶?一个好人在邪恶的环境中会有什么后果?
一个教授设计了为期15天的无聊实验,实验第6天被迫终止。参与者在实验36个小时内二度情绪崩溃提前退出,一个绝对的好人成了最“臭名昭著”的狱警,100多人以不同的身份接触实验,无法脱身,究竟发生了什么?
1971年8月14日清晨,九名美国年轻人在邻居们吃惊的目光下,被加州警方铐走。在警局里被立案、录指纹、羁押、蒙眼,最后被送到监狱——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布置的地下室。还有九名年轻人戴着黑色墨镜,手持警棍,身穿制服。
这样的模拟监狱应该不会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毕竟这批所谓的看守和囚犯都是通过心理测试证明是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
实验开始的相遇是尴尬,囚犯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看守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巴多告知看守们自行解决问题。
于是看守们采取措施对囚犯进行“镇压”:脱光囚犯的衣服、进行数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人数并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还采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从管理的好囚犯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伙食。
随着实验进行,看守已经开始变得主动、积极,想方设法折磨囚犯,甚至自愿加班,在夜晚时候继续虐待“犯人”。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一名代号8612的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了实验(这中间还遭到了津巴多的阻拦)。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
“囚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这已经不是一场cosplay了,不是一次愉快的暑假回忆,不是一次舒服的打工经验,而是一次噩梦。在试验开始的时候,“看守和囚犯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而在试验持续了一周以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相似性了。”OH MY GOD!!!
监狱情况渐进式的恶化启动了所有参与者的心理适应机制:一切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如试验设计所安排的进行。连替代8612进入试验的416号候补学生在经历了黑房幽禁、狱友在看守鼓动下对他进行羞辱的经历后,放弃了反抗,本应最正常的他换来的是彻底的孤立,他的绝食对抗让看守和囚犯们从某种意义上站到了一起。
实验第六天,一名年轻的女士-津巴多的女盆友Christina到访让局面发生了改变。
Christina看到,一个“看守”戴着黑色的墨镜,手持警棍,身穿制服,放声嚎叫,痛骂犯人,让犯人报数时表现出一种粗暴的态度,她无法想象这个人刚刚还和自己友好的交谈过!这居然是一个实验!!而津巴多还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的实验成果!!!愤怒、恐惧与泪水喷涌而出:“你对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太糟糕了!”辩论、争吵,Christina感到害怕,面前这个不再是她熟悉的爱人,那个以爱生如子闻名斯坦福的温柔而敏感的心理学家。他们之间的立场从来没有如此巨大的对立和分歧,他们之间的争吵从来没有如此剧烈,如此漫长,留下如此巨大的创伤,她甚至无法想象以后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相处。
这场争吵的结果是津巴多最终屈服了(谁说爱情只会让人失去理智),向他的爱人道歉,并且在第二天早上终止试验。他从监狱长的角色、从对试验理性的准确和客观的追求中脱身而出,召集所有与试验相关的人一起,反省整个过程:一场模拟的试验是如何逐步演化成一个真正的监狱,一个如此严重的疯狂之地(madhouse)?
试验过程中,大约有100多人以不同的身份接触这群囚犯:一名真正的典狱官,在接触了所有的囚犯后,他观察到这场模拟试验在这批学生囚犯身上造成的反应与首次坐牢的人非常相似;20 多名心理系的学生从视频监视器和窗户中观察试验;24名囚犯的父母和朋友在探监的时间和囚犯接触,而其中一位母亲在探访之后寻访了一位神父,神父找到了一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如何让她的孩子脱离“斯坦福监狱”。
这100多个人,包括看守、囚犯和试验的设计者,都没有想过还有一个选择:中止试验。“囚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囚犯”的事情。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所有人都被深深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法自拔,唯有服从,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甚至津巴多也被卷入其中,违反实验的规则,阻止志愿者退出实验,成了维持他那个监狱秩序的法官形象。这已经从实验的客观记录者,进入到操控的快感,被困在以理性和科学为借口所打造的囚笼中。
结束后,他意识到:这些天来所发生的事是疯狂而违反人道的,但当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却似乎无法认识的这一点。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
斯坦福监狱实验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它揭示了一个有机体是如何在环境和行为的影响下改变态度的。告诉我们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得邪恶,又是什么让人们越过善良和邪恶的界线。
莫罗的那句老话:“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出自《死亡实验》
基于这个实验,有三部电影出现在我们视野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行更直观的视觉冲击
《死亡实验》2001德国版
《死亡实验》2010美国版
《斯坦福实验》2015美国版
面对人性的深不可测,只能说我们在电影和文学中所看到的真相永远都是涂脂抹粉的产物,实验也只是一个社会有限条件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