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人家(上)
我自小是在青岛的胡同里长大的。这座城市的老街有着挺多条胡同,我家所在的那条老街,不长的街道,就有三条挺长的胡同排列着。青岛的马路,上下坡居多,胡同大多也是倚地势上下贯通。
胡同所贯通的上下街面,分别叫做“上沿”和下沿。我不太清楚“上沿”、“下沿”的“沿”是不是这个字。
我家所在的那条胡同,通往“上沿”的地势要平缓一些,断断续续的几处台阶,都比较平坦,走起来毫不费劲。下沿”的地势可要陡峭的多了,几十级台阶一气呵成,长长的延伸到下沿,并且台阶已年久失修,歪歪扭扭,下台阶时,往下看,会有点眼晕。自己年岁渐长时,就有些疑惑,当初胡同里的老人,如何就能沿着这样垂直度较高的台阶下到街面上?如今的我,恐怕都不敢去下这样的台阶。
若是沿着平缓的地势走到上沿的街面,右转走大约几百米左右,有一条“波螺油子”。从这条由马牙石铺就的呈扭曲转盘形状的路转下去,也可走到下沿,只是这样走,路就有点远了。
“波螺油子”,外地人听着一定是陌生的,青岛土著却耳闻能详。青岛有名记载的“波螺油子”,是原先位于胶东路附近的那条路,它将热河路、无棣一至四路、莱芜一路、苏州路等周边区域串联在一起。但我记得我家附近这条路也叫“波螺油子”,难道是我记忆有误?
我记得青岛有好几条这样的路,“波螺”即海螺,其内部绕轴呈盘旋状,“油子”,青岛人一般指在世事间磨砺得十分油滑的人,一条路千万人走过,也就被世人的脚磨砺成了“油子”。这样的一条路,拐弯抹角可以连接起几条路,这样的路,也是青岛的百年老路。不过查资料,只有胶东路那条路才叫“波螺油子”。
我家附近的这条“波螺油子”,如今早已消失了,消失在老街改造的过程中。当初沿这条路转下去,会转到下沿处,下沿处有我儿时心仪的百货商场“新大楼”,有帮我娘打酱油,打醋买盐的副食品店,有能吃到“阳春面”、“肉丝面”的国营饭店……
我还能记得几岁大小时,有一次打完酱油,走到“新大楼”百货商场,有个男人一直招手让我跟他去商场里面买糖吃,幸亏我没跟他去,有可能男人就是个人贩子。
在“波螺油子”中端,还有一家炸油条店,他家的油条松脆香浓,之后走出千里,我都未曾吃过那样好吃的油条。
从前的青岛有很多条马牙石铺成的街道,后来随着东西快速路的开通,这些马牙石路大多已经消失了,在一些老街的小路上,或许你还会遇到这样一条路,经年的时光,被无数人走过的马牙石路,已被磨砺的油光发亮。
青岛的“波螺油子”,青岛的马牙石路,青岛的老胡同,离开家乡的那些年,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这是青岛土著老底子的生活记忆,想起,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