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相公”王安石(3)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意志坚定的改革家,因此,要想在短短的这篇拙文里,诠释他的思想抱负改革理念,写尽他的人生际遇以及各种逸闻趣事,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相信我们已然能从前两天解析的作品里,感受他高贵的人格魅力、朴实淳厚的文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了。
好吧,那就暂时跟他道别。但道别前,我想顺便提一提他的大弟王安国、长子王雱以及俩人的代表作。
王安国(1028年-1074年),男,字平甫,熙宁进士。自幼聪慧,才思敏捷,但他没有依杖王安石之势博取功名,为人襟怀磊落,善良孝顺。词风秀雅工丽,婉约有致。
清平乐(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指演出结束后客人为表彰艺人出色表演而赠送的锦帛。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词意:
清晨,黄莺费尽心力婉转啼鸣,却留不住去意已决的春天;地上,一夜风雨洒遍落红,还有无人收拾的宫锦,和着泥土,一片狼藉。
那是歌女第一次琵琶表演,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可拂晓起来她却心事重重思绪万千。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正在春风中自在地漫舞飞扬,我的青春何时能这般自由地放飞?
历来不乏伤春悲秋之作,但要避免重复写得具有新意确实不易。王安国的这首小词,就不落俗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一般词评都从艺术角度来解析这首作品,认为是用拟人化手法,借用鸟禽之口来惋唱春天的离去,又从音响和色彩两方面勾勒渲染暮春的残败,以此表达作者对留春不住以及年华易逝的痛惜感慨之情。
我认为理解此词的关键在于最后两句。
真正的生机和自由从来不在皇宫大院、画堂朱户之内,而在于一颗自由放飞的心灵。欧阳修名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解。
杨花,只会烂漫在洁白的梨花枝头;鸟儿,只有脱去了金笼的束缚才能自在欢鸣;少女,只有在两情相悦的爱河里才会焕发出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首含蓄蕴藉的反叛之歌,甚至是一曲向往自由的爱情之歌,尽管字里行间不着一笔。
当然,我不知道周济《谭评词辨》中称此词“结笔品格自高”,是否跟我有同样的见解?
眼儿媚(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泽,王安石之子,与叔父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临川三王”。
他幼即敏捷,悟性极高,年纪轻轻就著述万言,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下大事。为人看似豪纵骄横、睥睨一切,实质敏感脆弱生性多疑。他是变法的积极支持者,也是父亲最得力的助手。然而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生生地压垮了这个原本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他,最终竟然在精神错乱中抑郁而死。
词意:
杨柳在风中轻柔地摇曳摆动,烟缕迷蒙氤氲着万千春愁。海棠未被雨浇,梨花却盛开似雪,春天的脚步已然走过一半没有片刻停留。
往事不可追忆,只有梦魂飘荡环绕在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能寄托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杨柳凝烟、梨花如雪、丁香含苞、豆蔻连理,这些本是美好春天象征的意象,如今都成了忧郁愁绪的化身。
小词写得深婉柔媚,蕴藉含蓄,可以说,这是宋词中我最喜欢的婉约词作之一。
这首饱醮深情、字字带泪的怀恋作品,也只有王雱这样多愁善感,身心遭受过巨大创伤的人才写得出来。
和父亲一样,王雱因变法改革而饱受朝堂非议,精神极度疲惫竟生“心疾”,不得不在家养病。然而,他居然怀疑妻子庞氏的忠贞,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婴儿也疑神疑鬼,最终弄得孩子惊悸而亡。无辜的庞氏无奈之下只能躲进一间小楼,终日以泪洗面,苦不堪言。王安石是个开明之人,十分同情儿媳的遭遇,最后做主将庞氏改嫁了出去。
事实上,王雱和庞氏之前非常相爱,他是心智迷失神经崩溃下才有以上的种种反常行为,才导致这样悲剧的产生。伊人已去,睹物追忆,怎不令王雱情难自抑、痛断肝肠!
他病的更重了。
还不止如此。
王安石再次出山为相后,他一手提拔重用的吕惠卿因担心昔日恩师威胁其位置前程,竟然调转枪口倒打一耙,在神宗皇帝面前信口雌黄搬弄是非,极力排挤打压王安石兄弟。王雱眼见奸人恩将仇报,忍无可忍之余急火攻心,就带病上朝,背着父亲,指使他人给吕惠卿罗织罪名,企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料,所有的企图还是被老谋深算的吕惠卿识破了。后者表面上不动声色,却伺机将脏水泼向了王安石,竟将当年与王安石来往的私信都上交了皇帝,从而令皇帝对王安石顿生嫌隙,加剧了矛盾。王安石震惊之余,非常生气,第一次狠狠地训斥了儿子一顿。
王雱忿恨、内疚,羞愧交加,病情急剧恶化,数月后去世,年仅33岁。
正史对王雱历来贬抑,批他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我认为有失公允。
真实的王雱,其实品行并无太大瑕疵,只不过个性刚烈骄纵,喜欢意气用事而已。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王雱的遭遇或许就是最显著的例子之一。
我们只是尘世的一颗沙粒,或许阳光漫过时会泛出一点光亮,更多的时候可能淹没在黑暗里寂寂无名。甚至那些英雄人物、一切荣辱成败以及风云故事,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之下,随着千年流淌的时光,也终将落入渔樵朴素的闲话中,最后消逝得无形无迹。
然而如“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这般凄丽缠绵的相思情结,却永不过时,至今仍触动万千男女多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