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随笔
教育是把女性拉出父权深渊和蒙昧无知的一道救赎之光。
在父权社会里,莱拉是幸福的。她有一位无条件支持自己上学、受教育的父亲,给她年幼的心灵贴上一层名为“教育”的保护膜,哪怕嫁给拉希德这样一位自私虚伪、崇尚父权和武力且重男轻女的男人,每天在委屈求全中度过,被繁琐的家务事、玛利亚姆的嫉恨包围,她依旧是纯净的、善良的,不断尝试着和玛利亚姆和解;即使被迫怀上她最厌恶的人—拉希德的孩子,在几番纠结和挣扎后,她还是选择了原谅和接受,孩子是无辜的,母爱是伟大的!就算是暴力的毒打和言语的辱骂,莱拉也可以扛下来,只因为她是孩子们的妈妈!
在父权社会里,玛利亚姆的前半生是可悲的。她一直渴望父亲的陪伴和爱,但是母亲娜娜总是以高姿态的语气去贬低她,试图让她看清楚“哈拉米”的身份,远离这场错误的源头。可是娜娜错了,她反复的讥讽论调不但没有吓退玛利亚姆那渴望的心,反而刺激出玛利亚姆的逃离,也许是哀默大于心死,娜娜自杀了,结束了她这场荒唐的人生。可是玛利亚姆太小了,她不懂啊,不懂娜娜说的那句话“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不懂这个社会当时的狭隘、更不懂的人性的可悲。她用离开娜娜的方式付出了失去自由的代价!被敬佩的父亲推出去嫁人时,玛利亚姆心碎了,她对这段单方面的付出和信任做了了断。
人生就是这样的,在心碎之后我们还得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悲伤。玛利亚姆将悲伤埋藏,再次寄予拉希德这个丈夫无限美好的遐想,结果当然是可悲的;当她终于懂得娜娜的“隐忍”,当她终于对丈夫的拳打脚踢和语言暴力麻木不仁时,上苍再次对她开启了玩笑。拉希德把魔爪伸向了莱拉—那个甚至能当她孙女的小姑娘。他用死亡的双重打击逐步击破莱拉的心理防线,用虚伪和丑恶嘴脸伪装自己的高大和仁义。仅仅出于自己的恶心欲望,是的,女人在他眼里就是生儿子的工具!工具人有价值时,他就捧着哄着;失去价值后,他就死死踩在脚下碾压、践踏。缺失教育的开化,玛利亚姆把拉希德当成了生活最后的依靠,所以她怨恨莱拉、嫉妒莱拉,即使明知那个女孩的无辜和可怜,她的心被摔的粉碎,只剩下了“恨”。
在这个可悲的父权社会,女性立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丝毫权利可言,安全和自由就像是天边的星河,只可远观。幸而,玛利亚姆遇到了莱拉,她们都是伟大的母亲,因为孩子结仇也因为孩子结缘,成为彼此生命里的救赎。拉希德的死亡是意料之中的,就像《看见》中的被家暴的女性,她们都是最伟大最勇敢的母亲,一直懦弱、隐忍、可怜,却愿意为了孩子走上犯罪;玛利亚姆用铁锹拯救了莱拉的生命,送还给莱拉、自己余生的自由;可她也无法继续去享受余生的自由,因为内心的善和对拉希德儿子的愧,所以她自首了,她也真正的获得了自由……
女性本柔弱,也可化铁为刚。造物主赋予男性强壮的身躯和强大的力量,本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保护弱小和女性,却被像拉希德这样的男性曲解:手握重拳挥向妇孺,自以为是的彰显扭曲的虚荣心和虚假的优越感。女性被赋予孕育后代的能力,应是伟大的,被人所尊敬的,但是人世间的恶意并不会因此减少,我们不作恶,但也不惧黑暗。无论面对什么厄运,玛利亚姆和莱拉—阿富汗妇女的代表,都拒绝屈服于绝望。
就像灿烂的阳光,无惧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