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那些“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
.1.
那年暑假,母亲带着我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我当时五六岁,还是个熊孩子。
目的地是河北秦皇岛的北戴河,连带着附近的一些景点,还去了一趟北京。
整个旅途,我都是十分愉悦的,因为不但有好吃的,还有很多我从来没见过的新鲜事儿。
不过,在中途发生了一件事儿,现在想起来仍旧历历在目。
在大巴上的时候,导游就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去一家玉器店,这家店里玉器的成色是当地非常出名的,就是价格有点儿贵,让我们买的时候多搞搞价。(伏笔1)
下车的时候,恰好我老妈肚子不太舒服,就去了附近的洗手间,而我就跟着另一个阿姨进了店。
刚进门的时候,我着实被震撼了,金碧辉煌又不失典雅,各种玉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这时候,还是小屁孩的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我们进店之前,店里是有其他客人的。可是当我们进去之后,这些散客就被服务员“请”了出去。(伏笔2)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看到,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欣赏玉器。
反正我老妈也没来,我就到处乱跑,这边瞅瞅,那边望望。这时候,有几位叔叔阿姨已经开始挑选了,虽然不一定会买。
大概3分钟之后,有一个店员来“询问”我们是哪里的。得知我们来自山西后,她大吃一惊,说她们老板也是山西的,然后就匆匆离去。没一会儿,另一个店员就来“通知”我们,说是老板难得来店里,刚巧还碰上了老乡,想要见我们。(伏笔3)
我虽然年纪还小,但当时总觉得会有什么好事儿发生,就跟着一起上楼了。
我们被安排在一间很高级的会客厅里,店员让我们稍等一会儿,还倒了茶。(伏笔4)
不一会儿,有一个西装笔挺,穿着大头皮鞋老板模样的人走了进来,打过招呼之后就开始套近乎。
当他得知我们是山西运城人士的时候,激动地一拍大腿,咆哮道(伏笔5):
“哎呀!真的是老乡啊!我也是运城人!太巧了!缘分哪!”
大家都被他吓了一跳,但既然是老乡,就不好反驳什么,都陪着一起打哈哈。
接着,这个老板对我们说(伏笔6):
“不说了,今天难得碰上老乡,店里的东西你们随便挑,1000块以上的算你们1000,500块以上的算你们500,500块以下的收你们10块,意思一下就好。”
这时候,边上的店员“急”了:
“老板,您不能这样啊,会亏本的!”
这个老板“噌”的一下跳起来,吼道:
“我说什么你就干什么,难得遇到老乡,我想表达一下内心的热情都不可以吗?到底我是老板还是你是老板?”
大家一看,怎么还吵起来了?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上前劝架,一边劝说着“这怎么好意思呢”之类的客气话。
结果是,几乎每个人都买了10块钱的玉器,多是生肖和各种菩萨。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阿姨买了几对500块钱的手镯。
事后,大家才反应过来,应该是上当了!找来人一看,那对所谓500块的玉手镯,其实是仿制的,市值50块不到。10块钱的玉也都是1、2块钱的摊货。
所幸,当时我妈没在,我也什么都没买。
现在想想,套路是真的深:
伏笔1,降低预期,通过有一定信任度的导游暗示我们这家店东西好,但价格贵。
伏笔2,清理场地,排除可能的意外情况,屏蔽外来信息。
伏笔3,创造意外,并迅速提出要求,引发我们的好奇心。
伏笔4,放松警惕,营造一种我们很受欢迎的假象。
伏笔5,震慑全场,减少我们思考的可能,并且结合伏笔1让我们产生占了便宜的感觉。
伏笔6,制造冲突,让我们产生内疚的亏欠心理。
于是,我们只有乖乖掏钱,就像被“洗脑”了一样。
.2.
洗脑就是利用外部影响力,向别人灌输异于一般价值观的特殊思想,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
而洗脑的过程,一般从降低警惕开始,不断深入,露出最后的本质,然后用看似合理却荒谬绝伦的谎言去欺骗你,怂恿你做出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被洗脑”的情景中。
比如在超市、商场等地方,你真的觉得是自己在主动买东西吗?
不一定,也许你只是无意识的买了一些他们想让你买的东西而已。
最常见的手法有:把最高利润的商品摆放在平均身高的高度、把零食摆放在与儿童身高相近的位置。这是为了让你看到他们想让你看的东西。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生活用品都摆在最里面,很多时候你只是想买个鸡蛋,却逛完了整间超市并随手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营业额。
除此之外,还有“打折促销”、“限时抢购”等,也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再比如广告,其实也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
如果我说:今年过节不收礼。肯定有人会接一句: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广告带给我们的影响,即使我们不知道脑白金是什么东西,在送礼物的时候也会下意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送脑白金呢?
“香飘飘奶茶,奶茶香飘飘”。
很多年前,这句广告语在电视里循环播放,就像“脑白金”一样洗脑。
后来遇到了“你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才能把你捧在手心里”这种主打感情牌的优乐美奶茶。
香飘飘不得不搬出了新的广告语:
“杯装奶茶首创者,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再到现在的:
“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
所有这些话,都会在恰当的情景里,暗示你、影响你的决定。如果你有点小饿、有点小困,会不会想要买一杯香飘飘奶茶呢?
如果你不喜欢“洗脑”这个词,我们可以换一个,心理暗示或者心理诱导都可以。
关于心理暗示,有一种很厉害的方法,那就是催眠。
很多电影中都把催眠表现的神乎其技,比如《惊天魔盗团》。我虽然觉得催眠应该没有电影里那么神,但对于催眠的效果,多少还是有些相信的。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为了给我们减压,就把所有高二的学生都带进了阶梯教室,说是要通过催眠的方式让我们放松一下。催眠师是一个30来岁的女子,有着很温柔的声音。我记得她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很奇幻的世界,我的思路会无意识地随着她走,然后我就失去知觉,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大概已经过了一个小时,只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四下望去,大家也都差不多同时醒来。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催眠,也让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有多么的奇妙。
.3.
说到洗脑和对他人的影响,就肯定绕不开传销这个话题。
我觉得,对于传销,大家还是尽量保持距离,远离为好。
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但他们就是能营造出一种他们是权威的感觉,但凡被忽悠几天,就不好说能不能好好的回来了。
比如说:他们做的项目平时很少有人会提到。对此,他们会给“这是国家暗中支持”的借口,还会用“不然为什么他们还存在,没有被取缔呢?”的理由来说服你。
这个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
没有被查到并取缔就是暗中支持吗?那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又都是摆设吗?依这个逻辑,杀人放火、坑蒙拐骗也都是国家暗中支持的咯?
显然不是。
传销最可怕的点,是在于明明把人骗了,还一副“我是为你好,一般人我不骗他”的态度。
大学时候我们班的学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男朋友带她进去组织之后,曾来过一次我们学校。
那一次我在她们宿舍楼下跟他进行过简短的交流,他摆出的架势就是:我们是高端人士,你们都是渣渣。简单聊过之后,可能是觉得我不开窍,也就不跟我说那么多了。只是不断向我暗示:跟着他们能挣大钱。
每当我试图抓住他话语中的破绽,他都会顾左右而言他。
我不知道学委是怎么认识她男朋友的,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进入组织的。但即便只是想想,都觉得十分可怕。亲近的人,大抵比较容易上当吧。
所谓的“传销组织”中,自以为聪明的人肯定有,名牌大学生、富商、官员可能也存在。或许他们在某个时间会幡然醒悟,但更大程度上,应该是比较可悲的结局吧。
大家都是年轻人,我们所说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刚刚成型,或是尚未完善。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某些人灌输一些错误的想法和理念,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传销其实也不可怕,只要你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头脑,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相信你自己看到的真实世界,避免外在信息的干扰,就没那么容易被忽悠。毕竟很多东西只要稍稍动脑想一想就能明白。会被唬到,多半是因为心乱了。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身处社会大环境中,人是不可能不被洗脑的。
无论你有多么完善的逻辑,在大环境中都会被你所感知到的一切影响,这是我们很难避开的——信息断层。简单说就是你看到的世界虽然真实,但并不完整。人,一旦缺乏完整的信息来源,就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
而这些影响,很可能又都是无意识的。
“斯德哥尔摩效应”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吧?这就是很典型的信息断层。
当一个女人被囚禁、威胁生命,她们会不自知地对绑匪产生依赖。时间一长就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掌控在绑匪手上,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就出现了断层,仅仅局限在当前的情况。这时候一旦绑匪展现出“仁慈”的一面,这个女子就很可能产生感激等心理情感,甚至爱上绑匪。
.4.
所有的洗脑,都是为了让你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大概有这么几种形式:
信息控制、行为干预、药物影响、人格摧毁。
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对你说这样的话:“社会就是这样的,没办法”,并以此来说服你相信他的观点。试问,他真的见识到社会的全貌了吗?他凭什么这么说?这不过是“他所接触到的社会”而已。
有一部电影,叫《斯坦福监狱实验》,看完之后我很是感慨。不禁想问:
人,究竟会被环境影响到什么程度呢?
要知道,接受实验的人可都是美国名校的大学生。甚至在实验之后,他们都不能相信自己有过这样粗鲁、极端的举动。
当我们处于极端的环境中,很容易被极端的情绪影响,失去理性思考力。
前一阵子,有个同学拍了自己公司培训的视频给我看。他们的行为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喊着响亮的口号、宣着无私的誓言、做着划一的动作。
而他们的职业是——培训机构教育孩子的老师。
细思极恐。
有句话叫做:酒后吐真言。
酒精、咖啡因、毒品等很容易让人神志不清,甚至产生幻觉,这种状态下就会变得非常容易被说服和控制。
请珍爱生命,请远离毒品。
世界上最快的洗脑方式,应该是通过制造极端事件影响别人。
比如某专家所提倡的电击网瘾疗法、某些网瘾戒除所的军事服从疗法。
且不说接受治疗的人生命会否受到影响。即便这种方法真得可以让他们摆脱网瘾,换来的,也不过是人格的缺失罢了。因为这种方法本身,就是另一种洗脑。
面对可预知的洗脑行为,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这种观点,逻辑真的清晰吗?不对的地方在哪里?
我现在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事,还是在跟随集体做事?
面对不可预知的洗脑手段,一旦遇到,还是赶紧跑吧,越远越好。
被他人影响最严重的情况是:
既影响了认知能力,也摧毁了一贯的行为逻辑,成为只会服从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受影响,被洗脑呢?
一般来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没主见,又不想脚踏实地、拥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更容易被影响。
他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也可能从小就没受什么苦。因此对社会没有真实的了解,无法对他人的谬论进行客官的判断,很容易被别人的想法绕进去。
又或者,他们可能现状比较糟糕,想要摆脱当下的不良境况但又不想付诸努力,于是就产生了虚幻的欲望。这样的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洗脑。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对每个人来说,到处都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只不过,信息的真实与否,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和判断。
我们之所以需要懂一点心理学,了解一些“洗脑”,并不是为了控制、影响他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独立思考,在我们遇到明显的洗脑行为时,能够保持一份冷静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