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简友广场

少年天才的诗与月

2020-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叶子的春秋
海上生明月

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本诗选自: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窗外一弯明月在云上升腾。万里原野弥漫一片霜雾,一条素练似的大江在月下横陈。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只因爱惜这如团扇般的明月,我不眠不休,为它长吟到天色微亮。

《雨后望月》一诗,是李白少年时在蜀中所作,诗成于匡山隐居、潜心修学的十年间。诗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朦胧地透露出年轻李白已经萌动的初开情窦,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雨后月夜美景的强烈感受。

作者在始终详细描写了月亮升起的全过程。“开户半蟾生”一句中,“半蟾”二字写出月亮从山上徐徐升起,半露娇颜的样子,再加上“万里舒霜”使其若隐若现,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美感。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两句,将明月从初升到高悬一练江水之上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明月初升,浮于山间,一轮银白如群山之眼,柔和温婉;随后它逐渐上升,直至高悬于黑夜之巅,洒下圆融的明光。

作者在诗中,用“山眼”“海心”“团扇”等意象来比喻月亮,写尽月之明、月之洁、月之圆,字数不多却形象鲜明,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更使诗歌带上了梦幻的浪漫色彩。

尽管月光与霜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和意象,但李白的这首《雨后望月》,却以司空见惯的题材表现出了不同寻常之美,令人如临一幅瑰丽的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