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随笔,随性,随人,随缘。读书

靖难之役

2016-12-08  本文已影响430人  豫视西影

建文帝逐步消除了他五个叔叔的亲王封号,燕王朱棣眼看就要轮到自己了,就在建文帝元年的七月,把守边塞的燕王朱棣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首先起兵反抗朝廷。

靖难之役

燕王起兵后,为了说明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就说朝中无正臣,内有奸逆,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骂他们变乱了祖宗的法制,从而举兵诛伐他们,来清理皇帝身边的奸佞坏人。

燕王首先是以一种旋风般的速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攻克了北平(北京)北边的居庸关、怀来和东边的蓟州、遵化等许多州县,这样做是为了排除后顾之忧,从而又可补充兵力,然后再集中全力来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当燕王起兵的时候,那些曾跟朱元璋打天下,能征惯战的元勋宿将们早已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了,幸存下来的已是寥若晨星,长兴侯耿炳文就是其中的一个,但这时他也年近古稀。建文帝派来派去也派不出其他人,只好命他为大将军,率兵征讨。兵众号称30万,实际只先调集13万,开到河北滹沱河那个地区。燕王在中秋夜趁他们不备,袭破雄县,歼灭了耿炳文先锋部队的全部军士,继而又在滹沱河北岸打败了耿炳文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只得召回耿炳文,让李景隆取而代之。

李景隆本是个膏梁子弟,根本不懂得用兵的方法策略。他接任耿炳文职务后,收集那些残兵败将,并调动各路人马,一共50余万进驻在河间。正当这个时候,辽军攻打永平,燕王和他的部下说:“我们在这里,李景隆是不敢来的,现在我率军去援救永平,他一定前来攻城,待我率领大军回来再攻打他们,到那时你们坚守城池,我们从后面堵截,他们一定大败无疑。”

靖难之役

这年九月份,燕王率领军队援赴永平,同时,又故意撤离卢沟桥的守兵,引诱李景隆深入腹地。

李景隆果然上了燕王的圈套。就在十月份李景隆发兵直趋北平。在过卢沟桥时见没有军队防守,非常高兴,觉得北平垂手可得,于是就直接逼近北平城下。这时留守在北平城中的燕王的儿子朱高炽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号令不严,指挥不当,军队虽然很多,可是面对他们这样的坚守,却无可奈何。李景隆军队中唯有的都督瞿能勇敢善战,他与两个儿子率领精锐部队1000多人,直杀入张掖门,其势锐不可当。但是,后援部队迟迟不到,只好勒兵等待。李景隆怕瞿能得了头功,就派人阻止,要他等候大军全到,再一起进攻。这样,燕军得到了喘气的机会,把水泼在城墙上,由于天气寒冷冻成了冰,到了第二天,李景隆的部队再也无法攀上城墙去进攻了。

燕王打退攻打永平的辽军后,又带领军队攻破了宁王朱权的封地大宁,收编了他的精锐部队8万人,从而兵力更加强大。

北平在朱高炽的奋勇守卫下,李景隆无法攻克,等到燕王回来救援时,内外夹攻,李景隆支持不住,只得率先逃循,连夜奔回德州。他的部下一看主帅逃跑,也纷纷丢弃兵械粮草,落荒而逃。

靖难之役

第二年四月,李景隆又集合兵将60余万讨伐燕王,在白沟河与燕军开战,结果又是大败,死伤十几万人,百余里遍地都是尸体,李景隆本人躲入德州。燕王乘胜追击,围攻德州,李景隆放弃德州跑到济南,燕王军队紧追不舍,这时,李景隆虽然还有十几万兵力,但仓猝出战,还没有来得及布阵,就被燕王的精锐部队击得大败,李景隆只好单骑落荒而逃。

建文帝见李景隆一败再败,也无意问罪,就免去了他的大将军职位,让左都督盛庸来接替他。在盛庸的奋力防守下,济南等地都保住了,燕王只好把军队撤回北平,暂作休整。

起兵三年来,燕王虽然屡次取得胜利,但得到的城池仅有永平、大宁等地,其他的都是得而复失,不能巩固,将士也战死了好几万。可是,皇帝的军队人数众多,却又都分布在各个要害地方,面对这种形势,燕王很是惆怅。就在这个时候,皇宫里的太监给他送了京城的情报。原来,建文帝对宦官约束很严,这些人心中不满,便密谋拥戴燕王,向燕王通报情报说:南京城里空虚,应抓紧时机,疾进直取。燕王得到这个情报后,就决计带兵南下,一路上不攻占城池,锋芒直指京城。

靖难之役

燕王大举出兵南下,一路攻打到扬州等江北重地,做好强渡长江的准备。南京城中的官员得知后,慌成一团,纷纷要求到外边去守城,借着这个借口离开南京,有的官员还暗中为燕王朱棣献出渡江和攻入南京城的计策。建文帝朱允炆没有办法,只好以割地分制南北朝为条件,派人和燕王议和。但是,这时候燕王把攻破南京城看作是探囊取物,根本不理睬建文帝的这个议和,驱兵直逼南京城下。当时,燕王的弟弟谷王朱橞和李景隆负责把守金川门,燕军一到,他们就开门迎降。燕王朱棣进城后,文武百官纷纷跪在道路两边迎接。燕军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的去向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燕军攻破京城后,燕王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宣布以第二年为永乐元年,他就是明朝历史上的成祖皇帝。

靖难之役

前后三年之久的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终于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结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