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保持亲密渴望,又间隔着时空的心理距离
文| whales
本文为心象PSY原创
编辑| lan
现代社会,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保持亲密渴望的同时,又间隔着时空上的心理距离。
From 心小象
没想到,2018年的第一个热点,居然是只青蛙。
最近心小象的很多美女朋友们,朋友圈晒出的再也不是磨皮自拍,而是一张画风简约的诗与远方。然后焦虑地配上:“我饿几这是去哪玩了”,“呱饿几还不回来,生气”,也有开心的时候,“鹅几出息了,居然有朋友了”,“饿几去名古屋玩啦”。
原来她们开始玩一款叫做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的放置类游戏。心小象也玩了下,然后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因为这款游戏实在是太“玄”了。
它的操作很简单:“妈妈们”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收割四叶草,二给蛙准备食物和护身符,然后就一切随缘。
它的变数很复杂:“妈妈们”需要面对很多情况,比如“我蛙孤独”“我蛙不出门”“我蛙不回家”“我爱我蛙”“我蛙不爱我”等等问题,他会没有来由地一直看书,出门不归,然后音信全无。
每当遇到这种问题时,心小象就真切地感受到我妈喊我回家吃饭的那种焦虑。在亲身体会之后,心小象发现这款游戏火爆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
一、相似的孤独感
城市生活无论怎样铺开我们的关系网,都注定是一个以小家庭(四口之家)和空巢青年为主的陌生人社会。小家庭的生存压力,空巢青年的奋斗迷茫,让“孤独”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看书)在这款游戏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青蛙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日记,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这是5000万空巢青年(《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淘宝》)的城市生活常态,又是中年人非常向往的生活状态。
在人类的天性中,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这正是我们的大脑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所以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第一反应就是,通过贴标签来区分你我。
不管是研究,还是事实也都证明,熟悉的感觉能够在心理上让人觉得十分舒适,所以我们才那么容易对小青蛙产生亲密感。
(一个人写日记)通过游戏提供的上帝视角,我们能够代入式地体验并理解,我们平时的生活状态。“原来我这么无聊啊”,“还是有朋友比较热闹”,“怎么老是一个人啊是不是自闭症”…
其实,也是在心疼那个相似的自己。
二、父母模拟器
渴望亲密关系是我们的本能,这款游戏帮我们构建起一段现代社会的“亲子关系”。
我们帮小青蛙命名,他就成为了我们的专属;通过为他准备简单的行囊,让我们被需要的情感意愿得到满足;小青蛙会在旅行途中寄回他的明信片,这里又满足了“妈妈们”被认可,被尊重的情感需求。
一个个情感关系的建立,就构成了“母性”。
(秒变育儿群)同时,旅行青蛙这款游戏里还有丰富的故事细节,例如小青蛙旅行回来之后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写信或者读书,甚至读到瞌睡。出门时,除了寄回明信片,心情好的时候还带特产回家……
这多像是现代社会,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保持亲密渴望的同时,又间隔着时空上的心理距离。
朋友圈里被你屏蔽的父母,只能通过有限的几张相片了解你。互相能够表达的不多,不管是情绪还是生活都行踪不定。看到蛙对着河发呆,“妈妈们”会想:“它到底在想什么?有没有想我?”正如家里没来由的一个想你的电话。
这种扎心的亲密关系,让我们愿意在朋友圈中,炫耀它的生活照,同时纷纷自称老母亲,仔细记录它的吃喝拉撒睡。
三、我的诗与远方
旅行青蛙并不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款“电子宠物”。九十年代的养鸡旋风,10年前的QQ宠物,在时间的维度上看,旅行青蛙有点像是微信这个新瓶装上旧酒。
但随着时代不同,人们心里所需要满足的东西也越来越不同。与圈养的宠物鸡相比,放养的小青蛙可不是来卖萌的。
(朋友和诗与远方)面对更加复杂的“生存环境”,他要一个人面对挑战,还得交朋友,帮助他人。他的旅行,正如我们的修行。在这样的游戏世界观中,有你小青蛙可以很好,没有你也能够吃得开。
相比巨婴式的宠物鸡,这样的小青蛙才有能力承载我们想要的诗与远方。
我们为他做好最好的准备,让他独自上路:没有我们的陪伴,他也能慢慢的学会独立,遇到自己的朋友,学会助人,而我们则如同初心一般守在家中。
等待少年归来。
好啦,不多说了,心小象去看看乖饿几又去哪浪了,有没有想我。
育蛙家长们,有没有啥想吐槽的,欢迎留言告诉心小象~
图片来源:网络
心象-提供专业的心理学文章和心理测试,倡导泛心理阅读新方式,我们旨在这物欲横流的纷乱社会,陪你看清你自己,找到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这里不仅为你提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解析这个世界的内在规律,也是为你排忧解难的“解忧杂货店”,倾听你内心声音的亲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