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随笔散文

我不想活在底层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18人  丽遥

我不想活在底层!

这是我心底最常听到的声音,我想要高的收入,好的生活,足够的安全感,可是目前都没有得到,这两天的经历尤其让我内心澎湃。

孩子才两岁多,在乡下的老家生病了,几乎是在晚上八点多开始腹泻、呕吐,急得没办法,想带去看医生,却被告之能看小孩儿的医生已经关门了(村里的医生都是个体户,哭!),镇上的乡镇医院没有儿科,只能去县城,可是到县城的车已经没有了,只能等第二天一早去。碰巧我又一次缺乏先见之明,没有给孩子准备治疗腹泻的药,于是这一夜格外的漫长。第二天,因为考虑到县城医院的紧俏程度,为了给孩子早点看上病,就选择了村里的医生,一天的点滴一共六瓶,从早晨直打到傍晚五点多,终于在孩子一脸的虚弱中结束了,这一天中,在煤火的熏烤中浑浑噩噩的度过,煤气味道让我头痛欲裂,我甚至放弃温暖,坐到外间毫无取暖设施的过道里。

这一整天毫不例外的漫长,可是漫长的等待并没有带来好消息,反而在傍晚的时候,孩子越发虚弱,内心焦急万分的我们,求助于表哥,好在表哥热心的不远几十里跑来接我们,终于到了县城的儿童医院,可是孩子不吃不喝,需要补液和输入营养,不然会越发脱水虚弱,但是医生明确的告诉我,医院已经全部住满,一个床位也没有了,不能住院,不住院就不能输液,不输液孩子会更加虚弱。心急如焚的我们束手无策,要不是公公及时接我们来市里的医院,我真不知道自己当时会怎么办,一个小小的腹泻病,差点让一个坚强的妇女当街痛哭。

我喜欢农村,喜欢那里的花草树木,喜欢那里的浓浓人情味儿,那是我从小成长的地方,有许多美好的、珍贵的回忆。但是如今,社会在日新月异的进步,连所有快递都进驻我们镇的时候,却没有一个能给孩子看病的地方,这让我颇感恐惧。战战兢兢的带着孩子回乡,生怕有个头痛脑热,一旦生病就要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甚至因为没有床位而被拒之门外,这种恐惧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并牢牢的刻在心里,以至于那晚短暂的眯眼中做了一个异常痛苦的梦。我梦见自己住在9楼,但跑遍了小区里的所有电梯,都没有能到9楼的,而且根本没有楼梯可走,在一次次上上下下中内心终于崩溃:世界如此之大,为何容不下我这般渺小的一粒沙?那种痛苦的感觉,即使梦醒了很久还余音未了的回荡在心里,就像真真切切的发生过一样。

如果我有幸使大家看到这篇文章,那么我敢说,看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即使曾经生活在乡村,如今早已不再了解乡村的一切,或者说,你曾今熟悉的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并没有多少变化。

可能有人说,路变宽了,房子变高了。我承认,这是农村最大的变化,可是,村里人仍然像十几年前一样没地方看病,不远几十里去县城看病还面临没有床位被拒的危险;仍然没有可靠的教育,有钱人家都把孩子送去县城读书,一般人家的孩子只能将就着听天由命,虽然我不否认个人努力带来鱼跃龙门的可能性,但是孩子毕竟小,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如果我在8岁的时候能清楚的懂得读书为了什么,现在估计早麻省理工毕业,至少也是清华北大毕业,太小的孩子,你没法和他讲理,只能引导,只能影响。

父母是土生土长的乡村人,他们热爱那里,但是也不得不忍受乡村的各种弊端,但是因为热爱,他们总是只关注好的方面,他们认为,总有一天农村会发展的像城市那样方便。我不否认他们的美好愿望,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农村永远不可能发展的像城市一样方便。农村的大部分基建都靠政府的财政倾斜,而城市却可以靠众多的消费和星罗棋布的企业,有竞争的地方总比靠人扶持的地方发展的快。

当城市在探索产业升级、人工智能、5G、新消费的时候,农村才刚刚享受上物质丰富,官方也叫做消化落后产能。我这样对比有些残忍,但这的确是事实,从前是假冒伪劣横行,现在是落后产能的消化地。我并不是说消化落后产能有什么不好,而是农村不能永远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它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发展,不光是硬件基础建设,在科教文化、医疗卫生方面,都应该同步发展,而不是只做看得见的房子和公路。

前些时候,我看过一篇文章,和大家对新农村一片的叫好声迥然不同,那篇文章是对中国广大农村深深的担忧,担忧人口过度的流失,担忧城乡收入极度的拉大,担忧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公,担忧乡村的衰落......他最终结论是,乡村和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大,而不是我们认为的缩小。文章认为,资源正在不停的向城市聚集,不管是人口、资本、人力等各种资源都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这已经不是人为的干预或者分配,而是社会自动的分化,不但是自动的,而且是不可逆的,只要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农村会越来越缺乏活力,越来越衰落。当然,文章也承认政府在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就,但是光靠政府干预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国家去年推出了中心城市的概念,试图通过中心城市,建立一个城市圈,从而带动圈内的区域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折中的办法,既然不能全域发展,那么大部分的发展,总比个别城市的发展要好,政策是好政策,发展却要一步一步来,想要看到明显的成果,起码得个十年八年,当然,广大的农村很少能沾光。

人近中年,会有一种越来越急切的紧迫感,我恨不得一天之内把所有有用的书全看个遍,恨不得一小时之内把孩子教育的妥妥帖帖,恨不得在一分钟之内把父母内心的担忧焦虑倾听个遍,时间不等人,近中年,近壮年,更多的责任,更少的自我,现实尚且如此,还有何理由不发奋努力!

我想要安全感,想要孩子生病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医治,我不要提心吊胆,不要恐慌焦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