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要杠杆还是网
2016-12-22 本文已影响54人
我是仔仔侠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7478/35665dbbf872dc86.png)
今天有幸参加了兄弟产品的“拍砖会”,听完后感触良多。我见过太多的产品人,创业者,梦想创业者,怀揣着心中的信念去构筑他的世界,却不断在路上徘徊...当然,里面也包括我自己。
人脉 & 代言
今天看的两个产品,总体来说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形态,一个做人脉,一个做代言,很典型的SCRM产品类型。也许是之前也接触过一些,今天的会我虽没有准备,但听完后的预期也基本和我想象的一样。
从完整性上来看,我给出及格甚至更高的分数,但整个过程却始终感觉平淡
。我尝试着从C端用户或者B端客户角度去看,似乎都欠点意思,需求似有似没有。
换做是我,该怎么做?
- 人脉是做传播的,介质是微信。
- 先忽略掉微信的传播价值,有人说微信就是做传播的,微信却不断封杀各种传播。
- 如果让我选,既然传播是核心价值,那么产品只有一个关键词 - 传播。其他所有和它无关的,统统先抛在一边。
- 想要让人为传播买单,至少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传播什么?
- 让谁传播?
- 怎么传播?
- 传 VS 不传?
- 传播的价值评估?
- 传播之后呢?
- 整个过程你是在向别人证明:你需要传播,因为它有价值。这点体现在产品,体现在讲解的思路,体现在别人对产品的反馈。
-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你会忽然发现,自己的产品似乎已经开始逐渐模糊了,还是自己之前想象的那个产品吗?
- 因为你在满足或者回答上述问题时,会因为一个或几个答案潜在的改变产品的范围和中心,让它变得不是那么纯粹。
- 而这种不纯粹,其实处理的好,本质就是一种模型的构建,它也许不能在一些问题解决上达到极致,但恰恰因为它始于系统化的思考,所以稳健和抽象的模型能让它充满变化。
- 坦诚的说,即使做到如此程度,也很难让人买单。因为现在的系统太多了,人们碎片化的需求往往都只带有若干甚至更少的痛点。对于这些痛点,我不认为没有具体行业或场景就能捕捉到。
- 但往往深入到了一个行业或场景,会让人觉得不平衡甚至倾斜,所以害怕继续尝试。这是人的一种自然防御心态,做了一件事会以事的反面来平衡自己。
- 但一款好的产品,就是能把这种看似深入复杂的东西当做自己的壁垒和价值,当你克服了自己障碍,也就等于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 回到传播这个话题上,假设构建在旅游场景上,假设客户的痛点也许只是觉得传统广告传播渠道不合算。基于这个场景的点,深入往下挖掘,企业传播什么,传播的价值评估也许就尤为重要。过程中的效率,及时准确洞察,ROI的分析让客户可以清晰的自我判断并且轻松退出。
- 这也许不是最佳案例,但对客户生意的理解和尊重,会让你获得足够的是错机会,直到你找到那个足以撬动地球的支点!
至于代言,我就不多分析了,网络上的代言就是为了分销,变现。重场景轻功能,随时随地代言分销变现,对客户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和保障;一味的追求注册式代言,在流量奇缺的当下,似乎不是明智的做法。合理利用碎片化流量和流量自发现也许才是一种思路!
说回自己的产品
做了大半年营销产品,绕了很多弯,趟了不少坑,如果非要给个核心价值的关键字,我相信它是
驱动
。如果非要给它加个期限,我希望是我这一辈子。
我们把驱动用到整个产品的理念设计:
- 让每个场景都能由事件驱动
- 让每个功能都能自驱动
- 让每个开始和结果都能驱动客户继续的意愿
- 让数据真正驱动客户的生意
- 让这种理念驱动我们一直向前,虽然我们还不成熟
织网容易,却繁琐;杠杆好找,支点却不好找。好的产品始于你的坚持,终于你的放弃!共勉,致敬可爱的产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