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人物】卢因与他的“把关人”!
【新传人物】卢因与他的“把关人”!
原创: 鹿仔 MJC新传考研
卢因: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其群体动力论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被视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1)场论
卢因用场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并用以下公式表示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关系:
B=f(P.E)
B: Behavior 行为;P:Person 个人;E: Environment 环境;f: function 函数
此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
(2)群体动力论
简要的说: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
群体动力论的主要意义是:启发人们从内因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使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得到逐渐认识;促进了小群体研究重点的转化;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群体动力论的局限性在于:偏重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动因;研究对象、范围等方面未达到普遍意义。
(3)把关人理论
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怀特 传播学者
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少数。
“把关”实质
①“把关”是个复杂过程,既要分析新闻价值,也要考虑政、经和意识形态因素。
②原因: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内容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③“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