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词语背后的真实(之十一)
之十一
宝器
重庆人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俗话,叫“外国出机器,中国出宝器”。前一句话是说,工业文明源自西方的事实,是为了引出后一句话做铺垫的,近于诗经之起兴,兼作比。那么,什么叫“宝器”?是不是形容富贵土豪的“珠光宝气”的缩写?前后构成对比,显然不是。
这个词是最具重庆特色的贬义词,它指的是那些不懂装懂,又爱乱开黄腔,为人轻浮,做事不靠谱,大话连天,逻辑混乱,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羞耻感分寸感有待加强的二杆子青年。
但是,细究起来,这种“宝器”也不违法犯罪,算不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他”,爱凑个热闹,刷刷存在感。随你怎么逗弄,怎么恶意地讽刺他,善意地提醒他,他总是不改“献宝”(献丑)的宝器初衷。有这种宝器存在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
不过,有时候我想,与那些左右逢源、阳奉阴违、弄虚作假、锱铢必较的精致包装的利己者比较起来,宝器们还属于被虫虫咬了的残缺的绿色无害的放心食品呢。也就是说,宝器的不好,不好在外面,有目共睹人所共知,而前一种利己者的不好,那是深藏内心的恶。
巴适
形容一种舒适、恰当好处,让人感觉特别温馨、暖心。火锅好吃,说巴适,酒店清爽,说巴适。几乎所有领域,凡令人称心如意的,都可以用它来表达。那么,这个“巴”是不是重庆之简称的那个“巴”呢?如果是的话,岂不是说重庆特别适合人居,宜居之城了。
忽然想起另一个词“巴心巴肠”来,这个词指对人友好,不是一般的友好,好得由外及内,到了贴心暖胃的程度。那么“巴适”之“巴”估计也应该是这个意思了吧,它用在“适”之前,夸张地形容这份令人非常满意的服务。
汪实
“老板,来碗小面!”
“二两迈?好汪实哟!”
如果说“巴适”是接受服务之后的内在感受和评价,那么“汪实”就是对食物外在的观感。油汪汪的,实实在在,不短斤少两,实在,实惠。
本地需要排队进餐的名小吃“潲水粉”(现改为少水粉),就特别符合“汪实”二字。可我不喜欢它的油汪汪,仅仅去吃过两次。排队候餐的多是外地游客或外地来此念书的大学生,年青人占绝大多数。
摆扎
讨厌一个人,不喜欢他的品行以及为人处事的作风,就恨屋及乌,把他的言谈举止称之为“摆扎”,含有不屑之贬义。“摆”是显摆,是只做假模假式的光面子,摆起来看的,无法落到实处。那么“扎”呢?按理,指的是扎扎实实,对,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因为只是摆起来看的,这“扎”,也就只是“摆扎”了。
行式
“行(hang)式”有时是个褒义词,有时是个贬义词,是褒是贬取决于说话人的语气和当时的语境。比如夸奖别人,事做得好,可以说“你能干,好行式哟”。那么讽刺贬低一个人做得不好,也可以说“你行式,你好行式哟!”常常是因为被讽刺的人骄傲自大,缺乏自知之明,才这样反话正说地挖苦他。
可为什么是这两个字呢?“行”该是七十二行之“行”,“式”是范式、模范之意,合起来指的是在某个行业中做成了模范,做成了榜样,大家都得以他为准,向他看齐,好行式哟!
喊黄
两个人约定了做一个事儿,担心对方不履约,不敢承担,不敢认账,就一再叮嘱道:“我们说好的哟,到时候莫喊黄哈!”因此说,”喊黄“指的是:爽约、悔约、拆台、不守承诺。
芸芸众生中,多少诚信和承诺经得起历史的折腾、岁月的冲刷呢,可以说喊黄是常态,而不喊黄、不含糊是一种觉悟者的责任和担当。
不信,可翻一翻笑蜀先生编著的《历史的先声》,再对比一下如今的现状,你就明白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喊黄的人越来越多,原因何在了。
假比
这个词是普通话里两个词的整合,一、假设,二、比如,可视为一个兼词,通常用于给对方讲道理的时候,为了让对方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又是“假设”又是“比如”的,可见巴蜀老百姓掏心掏肺地急于表达之热情。
理麻
四川方言里,”理麻“就是批评,但这个批评那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所谓“理”,就是先一五一十指出被批评的人出了什么纰漏,存在什么问题,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地数落一番,然后才扯开嗓子把他“麻抓”一气,扯着他的耳朵,严肃认真地按照规矩警告他:“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若再犯,严惩不贷!”这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当然,也有先“麻抓”,再降低声调来摆事实讲道理的,等于是把顺序颠倒了一下。是先”理“后”麻“,还是先”麻“后”理“,采用什么顺序,这取决于批评的领导或长者的性格脾气,由不得自知理亏的被理麻之人。
泼烦
这个词形容某个人为人处事不得体,不知趣,尽出漏子,虽然令人厌烦,却又让人回避不了,要么是沾亲带故的亲戚,要么是一口锅里舀饭、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
值得玩味的是“泼”字,由它可组成:泼妇、泼皮、泼辣,可见这个泼,就是冷不丁便会泼你一身没商量,令你烦恼不爽、难堪至极。
不说它了,说起泼烦。
相因
“盯倒走,看倒来,要买相因这里来!”
这是巴蜀城乡广为流传的一句广告语,常现于路边小摊贩或者步行街店主之口,也不知最初起于何时,出自于何人之口。 “相因”指便宜、廉价,老百姓称之为“捡耙活”。
但“相因”是怎么与便宜廉价扯上关系的呢?其实,从词源上分析,那还是很有一番讲究的。不是有一个古词“相得”吗,形容两个人关系很融洽。那么与它同姓的”相因“也应该具有这一层情感因素。因为我们感情好,所以我才便宜卖给你的,并非随便哪个人都能享受这种优惠的嘛。
这应该是“相因”最初之本意,不过,后来用得久了,滥贱了,才慢慢撇开了情感的面纱,把交易做成了交易。
如今商场打折促销,更是把”相因“玩得花样百出。最常见的手段是:原本一百元的货品在打折时期标价五百元,再打个二折三折的。纯属变魔术一样。”相因“一词的流变让人慨叹:最初出于感情,最终玩弄感情。
其实,交易归交易,情感归情感,二者切不可交相更替。交易讲求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情感讲求的是不计得失、相互包容,多少二者混用者既毁了交易又害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