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二十一)

2019-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赤松在路上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此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解读

人类能否和平共处,实系于大国的态度。

大国要像江海居于下流,为天下所汇归。

天下的雌性动物,常以柔弱的静定胜过刚强躁动的雄性动物,这是因为静定且能处下的缘故。

因此大国如能对小国谦下有礼,自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而甘心归服;小国若能对大国谦下有礼,自也可取得大国的兼蓄,而对它平等看待。

无论是谦下以求小国的信任,或谦下以求大国的等视,都不外乎兼蓄或求容对方。

故而为了达到目的,两国都必须谦下为怀。

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大国应该先以下流自居,这样天下各国才相安无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yé)?故为天下贵。

解读

道无所不包,是万物的隐藏之所。

善人固然以它为宝,不肯离开它,就连恶人也需要它的保护。

善恶原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把道之理说出,便可换得尊位,把道之理做出,就可高过他人。

恶人只要明白大道,悔过自新,道又怎可能弃他们于不顾?

可见得道人是最高贵不过的,即使得到世间的一切名位:或立为天子,封为三公,或厚币在前,驷马随后,还不如获得此道来得可贵。

古人之所以重视此道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道以立身,有求就能得到,有罪就能免除吗?

所以说,道才是天下最贵重的。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解读

众人是有所为而为,圣人是无所为而为;众人是有所事而事,圣人是无所事而事;众人是味有其味,圣人是淡而无味。

众人是以大为大,以小为小,以多为多,以少为少;圣人是以小为大,以少为多。

众人德怨分明,常有以怨报怨,以德报德,甚或以怨报德的事;而圣人却是大公无私,无人我之分,也就无所谓德与怨。

若在常人看来是德是怨,圣人宁可以德报怨;既能以德报怨,还有何怨可言?

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的时候做起;天下的大事,也必从小事做起。

所以圣人不肯舍小以为大;不舍小以为大,最后才能成其大。

圣人深知轻易许诺的人,必然少信用;把事情看得越容易的人,困难也越多。

因此,他对人不肯轻易许诺,对事也宁愿把容易的看做艰难。

虽说他以易为难,其实始终没有困难产生。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