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书评国学经典圣贤书友会

诗经战争篇五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杏花疏影1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常武》

公元前810年左右,已经逃来武原,以良城为都的130多年的徐国,以成为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徐国仍处于半原始半奴隶的社会状态,周朝已经处于完善的、巩固的奴隶社会制度。两种制度的不同决定融合中的相互撞击,人人相互友爱的徐国当然不愿服从弱肉强食的周王朝。东夷各族以及不满周王朝及奴隶制的人们依靠徐国,形成了徐国势力逐渐强大,周围方国纷纷依附,徐国势力不断向江汉地区发展。这时,周王朝执政的天子周宣王大吃一惊,感到威胁来了,于是“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周宣王亲自出征,这场周宣王伐徐的战争在今邳州为中心的地方打响了,实现奴隶制的周朝国力强盛,军队训练有素,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军队作战经验丰富,周朝军队沿淮水东行,处于原始状态的徐方国那是周王朝的对手,战争很快结束,这个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只好臣服,向周朝见 。周宣王十八年(公元前809年) ,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徐国以及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

这是一首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的战争叙事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全用赋。选词精巧,串联,比喻,排比层层铺排。全诗激情洋溢,颇具盛世中兴气象。此诗的作者,是尹吉甫,是宣王中兴时的功臣。诗人激情四溢,将宣王的军队渲染得煊赫威猛,气势澎湃,如雷霆乍惊,如波涛汹涌。其意之盛可谓壮哉。这首诗就是对宣王军事功绩的记录与写照,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宣王的爱戴,对战争的期待。对于保家卫国的勇敢和自信。突出了队伍的整齐,气势的盛大扩及宣王指挥若定的大气风度,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但却可以从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首诗高度赞美了周宣王对徐国的讨伐,同时也说明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大融合中战争不断。周王朝胜利了,徐方国臣服了。这个东夷方国在融合过程中,不断被鲁、齐、楚、吴国侵袭、分割,最终公元前512年被吴国灭亡,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战争的残酷,免不了鲜血淋漓,尸骨堆积。但是《诗经》中的战争诗却从不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将一种威仪和人格美展示在人们面前。诗经中的战争诗,透露出深厚的以武功显威望,以礼法治理国家的思想。

   此诗全篇用赋,比喻精妙,文采酣畅,铺陈无华丽之词,比喻无夸大之嫌,文势、气势、兵势,一一叙述,波澜壮阔。《诗经》之所以千年不朽,最主要的原因是文辞不以优美取胜,而是以典雅为宗;气韵不以飘渺取胜,而是以阔大恢弘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