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作品
晚上一点钟开始,连夜把《理发师》看完了。只是因为一直有个名字在萦绕:陈逸飞。
关于《理发师》,听说了它的遭遇,团队的分离、导演中途离世,剧本几易其稿。如此多灾多难的它而今还是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如果这可以成为一个理由的话,也未尝不可。
发现整部电影一直浸润在陈逸飞的艺术境界内,浓郁的油画气息,彷佛每帧影像都是一幅逸飞的画,记起来陈逸飞那幅成名的周庄油画,而整部电影的场景仍然是这么一个周庄似的江南场景――一个逸飞艺术生命维系的空间。喜欢他这种颜色的处理,浓郁而淡雅,不是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却有一种清洁而绵长的意味。那种感觉很怀旧很悠远。
很是赞赏陈坤的表演。是一个活生生的上海男人,简直演活了。一个把剪刀玩活了的精巧的技艺,貌似柔弱的外表下怀着的是一颗非常坚强的心,包括一刀了结日本军官,一刀自残手指。但给人感觉总是儒雅的,虽然他总是说,自己只是一个剃头的,但,最终还是勇敢的把他和嘉怡的感情揽在了怀里。
很多人看《理发师》时,都不自觉的把它和《活着》作了比较,我也是。因为两部电影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大变动的时代里艰难的人生历程和丰富的心路体验。相比之下,《活着》让人震撼的是那么多巧合的生活累积以及生活命运的无法改变还有悲剧性的结局。
而《理发师》则是另外一种抒写,明线上,它也是一种命运注定的无奈,以及一个小人物的随波逐流,但一条更大的线,却是小人物慢慢改变着一切原本注定的命运。也许永远是悲剧的命运让人更加深入骨髓。《理发师》最需探讨的也许就是这点。
总之,这部电影是属于一个人的作品,那就是陈逸飞。它更多是属于陈逸飞的艺术,而不是影视。也许从一个艺术家的眼里,电影也可以是这样的。电影何尝不可以是这样呢。
耐人寻味的是,在电影结束后有一段拍摄花絮,镜头集中在了陈逸飞一人的身上,一笑一颦,一举一动,现在看来总是被一种悲情笼罩,毕竟出师未捷身先死。也许,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就是一个陈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