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孩子们中,福临是最受疼爱的,不但改弟和婆婆,就是朝霞和红霞小霞也都让着福临。
家里的母鸡下了蛋,往往还在热乎着,就被福临从蛋窝里摸出来,就近在墙上磕个口子,仰脖咕咚一声就下肚了。
横墙上有一个大红箱子,箱子上挂了一把大大的黑锁,箱子里放着红糖白糖等当时看起来很稀罕的东西。福临会找到改弟的钥匙,上横墙上开锁吃。
改弟发现福临偷鸡蛋偷红糖,举个笤帚打,福临撒个欢儿就跑了,改弟也就作罢。
饭里油少,改弟会把勺子里烧红的几滴油轻轻倒在稀饭上,再连汤带油先给福临舀一勺,然后再在大锅里搅和了,剩下的大家吃。
孩子们的奶奶一个人住,有了干膜,或者各糁米饭吃完剩下锅皮,她会盘着小脚腿坐在炕边,或者拄着拐站在门口,朝着院内院外大声喊:“福—临——,福—临——”福临就会风一般呼哧呼哧跑回来,三下两下吃完,一抹嘴又跑远了。
就是这样,好吃的先是福临,再是朝霞和红霞和小霞,最后才是虎胆和改弟。孩子们就这样一天天长起来了。
尤其是福临,不但眉眼清秀,身体壮实,而且小小的就看出来像东子,走哪儿都身后跟着一堆孩子,是村子里的孩子王。
福临还很讲义气,十岁那年,为一个小伙伴抱不平,和一个大他两岁的人打了一大架,那个男孩仗着自己大福临一头,想欺负福临,没想到小福临咬金牙关,瞪了双眼,一次次被打到,一次次翻身起来,最后只打到那个男孩哭天喊地,倒地求饶。男孩的妈妈后来领着男孩找改弟,改弟说了好多好话,给那个男孩做了鸡蛋不烂汤吃,事情才算罢休。
要知道,鸡蛋不烂汤是把面粉里滴上水,搅和成细小的疙瘩,倒入沸腾的水中,再撒上打碎的鸡蛋,最后再淋上喷香的香油,孩子生病或者逢节才能吃上,在当时是村里人很少能吃到的最美味的饭。
那时,大人们总是这样吓唬调皮捣蛋的孩子:“你打吧!你打了人家躺你家吃鸡蛋不烂汤!”
虽然赔上了鸡蛋不烂汤,但福临的威信却更加树高了,不但同龄的孩子,就是大出几岁的孩子,也都乖乖地听福临的话,跟在后面保镖似的。
也许是男孩子淘气不爱学习,也许觉得是家里的情况不允许,福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读书了,要回来挣钱养家。
改弟苦口婆心劝福临上学,福临就是不听。改弟气得拿了笤帚要打,福临把胳膊轻轻一举,凌空握住改弟的手腕,改弟的胳膊就动弹不得,打也打不下去,抽也抽不回来。
改弟一下子发现,小男孩长大了!
就这样,福临小学毕业就回家上地做活儿。春耕秋收打夏,扛麻袋扬场开拖拉机打谷子,福临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福临十六岁,在村里的煤矿上装碳挣钱,挣了钱谈了女朋友,后来又包场贩煤炭,慢慢地攒了钱。
二十岁福临娶了媳妇,还是住虎胆修的这个家。婚后福临买了大车往河南运煤,挣了钱买了房子,搬到了一个更好的新家。把房子彻底留给了改弟、虎胆和最小的妹妹小霞。
朝霞也嫁到本村,生了一个女儿,一对双胞胎。
福临生了两个女儿。
村里选举,福临当了主任,兼任煤矿矿长,带领村里致富笨小康,小小年纪闻名十里八乡。
改弟忙着照顾孙女外孙外孙女,一刻也不得闲。四十五岁那年,背着小孙女,走着走着扑通跪下起不来。
福临心急火燎开着自己的桑塔纳拉改弟到大医院,医生拖拖拉拉,没有很快出来,福临一脚踢开门,医生一听是福临,赶快起身先给改弟安排……
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很快恢复。
福临开车拉着改弟回家,到村口右转的时候,没注意到对面一辆大货车直冲过来,“嘭”的一声……
改弟醒过来,没有了福临……
…………
日子还得继续。
改弟五十五岁,椎间盘突出,医生在改弟腰后取出一大块椎骨,改弟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一动不动。
虎胆五十九岁也得了病,三年后也撒手西去。
孩子们在城里买了房,改弟跟着小霞住。
改弟六十五岁轻微脑梗,吃药保持得很好。三月十八改弟三姐突发心梗去世,改弟伤心大哭,引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过来,恢复得不错。
改弟七十五岁,一天忽然蹲下起不来,胳膊腿都不能动弹,不会说话。小霞和女婿送改弟去医院诊断,二度脑梗。输液两星期后,模糊能发出声音,能扶着慢慢走路。
朝霞红霞小霞精心照顾妈妈练习走路,练习说话,现在能慢慢走稳,慢慢说成句子。
三年了,改弟现在七十八,三个女儿轮流扶着老母亲在城里小区里散步。小区里来自不同县区的老人见了就说:“女儿们多孝顺,你好福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