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来 缘 去》--- 高 尚 笑2019-06-09
《原 来 缘 去》 高 尚 笑
上小学一年级时,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高德荣老师,既是我的语文老师又是我的音乐老师,他既会识谱,又会乐器,既能唱歌,也能唱戏;《阿瓦人民唱新歌》,就是我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他教会的;几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里的所有唱段,他都一句一句的教过我们。音乐是他的特长,也是他的爱好,如果让他专门的当音乐老师,还是非常合适的。关于识谱的知识,他曾给我们讲过好几课,但当时自己没拿这当回事儿,所以,到现在为止,自己也只是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对于识谱还是不会。现在想来还真有点儿后悔,后悔当初没认真的跟他学。尽管如此,在当时他的音乐课中,每次的单独唱歌训练,我的演唱却都是一次过。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说,感觉我有这方面的天赋,每个音阶都把握的很准;现在,想起来真的感觉有点遗憾,遗憾的是,如果我当时不在农村在城市,或许还可以成个什么星或什么家的。
那时看上去,我并不是那天真、活泼、烂漫的小孩,就连平时说话都很少。但是,高德荣老师却总是把我加在宣传队的名单里。开始时,我非常不情愿,以至于在一次节目排练的过程中,我总是低着头的和其他的搭档对台词儿;可巧,当时正好被我邻居家的一个多嘴的女人看到,之后,那个女的就逢人便说,说咱村学校里排节目,谁谁演的有板有眼,怎么怎么好,说我如何如何的别别扭扭,腻腻歪歪,吭哧瘪肚,让人看着着急上火,一句话,就是说我没出息;后来,他见到我母亲,也对我母亲讲这件事儿,但只不过说我的时候,话没那么难听,没那么直白罢了。后来,经过多次的演唱、表演,排练,慢慢的我也逐渐适应这样的环境,虽然,搞这些活动,大都是占用的业余时间,但是,大家谁也没有什么怨言,特别是那些个别爱好者,更是乐此不疲。通过这些活动,也让我在里面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说,跳忠字舞,西藏舞等。据老师们说,我的西藏舞《北京的金山上》跳的不赖,特别是到最后的“巴扎黑”的动作,非常标准,也很有味儿。除此以外,还学到了打快板,三句半、京剧《红灯记》、《沙家浜》部分唱段选场等,尽管那也只是皮毛。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说,我的形象和嗓音比较好,特别是嗓音,很具备男高音的潜质;可惜,我对这些内心真的不大喜欢,按我当时个人的心思,更加愿意在教室里上课。
后来,到外村上初中了。五六个村的学生组合成几个班,每个班里都是不同村的混合在一起,除几个是本村的外,其他都不认识。一天,音乐老师给大家来上课,她来到课堂不是给大家讲音乐方面的知识,而是开课以后,按从前到后的坐次顺序,每人唱几句个人会唱的歌。结果,坐在前面几排的唱了以后,就不让再继续往下唱了,老师说行了,接着,就当场宣布,以后,谁谁就是我们班的音乐课代表了。
“谁谁”指的就是我,当时我就是坐在那倒霉的前几排,如果当时我知道老师让大家唱歌的目的,我才不会好好的唱哪,因为我压根就不想当那什么破代表。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还是说,因我的嗓音比较好,所以让我来当课代表。
到了高中以后,国家的高考制度很快就恢复了。此时,似乎大家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调整和转变,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什么这样那样的课代表,全都成了摆设;大家都知道,不管世道怎么变,音乐学院的,终归不会到农村的高中学校来招生,就是来招生,就我们学校学的那点音乐皮毛,以及那些看上去就不是料的我们,连人家的边儿也沾不到;反倒不知是哪里的体育院校,还是体育部门的来过招生测试。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师们都在为升学率在折腾。
再后来,到了部队院校。当时,部队的院校和现在的院校不一样,条件不好,设施简陋,有的篮球场还是土地儿的,连宿舍还是当年按苏联老大哥模式建造的,看上去,也有点儿跟东北农村的老式房屋差不多,而且,已经用了几十年。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大家的业余生活就显得有点儿单调;除每天的正常出操上课训练自习外,其它的时间也就是以打打球居多,相关的文艺活动几乎没有。每天的广播喇叭里播放的,不是操课号声,就是那几首军歌,要不就是那几首少得可怜、屈指可数的,带点抒情的歌曲,如《再见吧!妈妈》,《草原之夜》,《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这些就都成了校园里的主旋律;在这单调的氛围中,我发现,开始有许多人在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抄歌词,写简谱,也有的抱着买来的歌曲集,在自己的宿舍或没人安静的地方哼来哼去,还有个别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抱着书本大小的单卡录音机,跟着学唱里面的歌曲。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大家寂寞的心灵里,需要歌声。
与同学在一起1983(左一)春节到了,学校里要组织一场晚会,要求每个区队出节目。我在学校里,历来是不吭不哈、少言寡语,因此,别人也就很少注意我。我的学习很努力,专业成绩也很突出,所以,对于学习之外的其它事情也很少参与;在这时,不知谁在背后出的馊主意,区队长找到我,要我出个节目。在我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他突然没有商量的,给我这样一个活儿,我一下子有点儿懵圈,我不知道怎样去完成这个任务。当时,我感到有儿为难,所以,我就问他,你想让我出个什么节目?经我的反问以后,反而弄得他也一时不知所措,支支吾吾的也没说出所以然来,最后,他还是以糊弄的口气说,有人说你行,我说你也行,你就来吧!
区队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的事情,也是每个人的事情。既然任务已经安排到自己的头上,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但是,出个什么节目好呢!鉴于目前学校的基本条件,想来想去,想起了过去老师们的话,既然,我以前的老师们都说我的嗓音好,那我就给大家唱首歌吧!接下来,我就找了一首歌开始练习。由于我对乐感把握的较好,所以,学起歌来不仅学得快,而且,音也把握的很准,因此,没两天就把一首歌练熟了。在那天的晚会上,我就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当时刚流行的,蒋大为老师唱的《北国之春》。选这首歌的初衷,一是正流行,容易使大家接受;二是由于身在南方,离家太久,也是出于对北方家乡的思念。在我上台的时候,因为有过曾经登过台的基础,所以,没有感到过分的紧张和拘束的怯场,一切都显得安定及自然;特别是在我演唱的时候,我是带着对家乡的思恋和丰富饱满的热情来演唱这首歌的,所以,我演唱完后,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所有鼓掌的人群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不是同区队的女战友,她的鼓掌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既有力量又有速度,并且还有音响;而她,却只是两手交叉举在胸前,有点儿数的,两只手掌轻轻和放,如果当时你在他的身旁,肯定可以看到她总共击掌的次数,至于能否听到她的鼓掌声,也就很难说了;此时,她的掌声早已被沸腾的会场所淹没,好像她这时,如果也同大家一样去欢呼,似乎就显得有点儿多余了;但是,从她的的眼神中,可以清楚分明的看到,她对我的演唱,有她个人独到的,特有的,无限的赞许和充分的肯定。
其实,我的歌唱的非常的一般,比起人家高手差的还很远,之所以当时赢得那么掌声,只是由于大家在荒芜的沙漠中,遇到了一点儿渴望的清泉。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人们的文化生活,经过多年的冰封雪冬,是多么需要春天的到来。
与爵士鼓手1984(左)其实,我是一个安静内敛的性格,不管在哪里,我都喜欢默默无闻,任何时候都不愿意出头露面;但不知为什么,生活中,本来与我无关紧要的事情,总是时不时地来打扰我潜心安静的日子。
毕业后分到了工作单位,由于当时那个年代的形势,如果你本身的专业业务不行,除去不能胜任本职不说,还会被同事瞧不起。因此,自己就打算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尽快地熟悉熟练掌握本职业务。虽然,我毕业时的专业成绩很好,但那毕竟只是学校期间的业务基础技能,现在要想把业务搞好,还必须提高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而实际情况如何呢,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实践,让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也可以说是幼稚的。在学校和在工作单位终归不是一回事,到了工作单位,才是真正进入了一个与原先不一样的小社会,它已不是简单的学习训练,除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你去找对,去办理。这不,年底快到了,局里有个惯例,每年春节,局里要组织一次全局性的文艺调演,按要求,全局各处都要准备各自的节目;由于这台汇演的档次稍高,除需请专业的布景灯光师之外,还邀请军区的专业演员来参加。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级别的汇演,由处里组织张罗准备这项工作的张干事,竟然让我参加;他的理由是说,他自己写了个相声段子,他要亲自上马,但需要一个搭档,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我,他认为我是北方人,普通话说得好,再加上我的老家距北京近,讲起相声来就更合适。说实话,在小学时弄过对口快板,但那也只是闹着玩儿的事儿,现如今,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让我说相声,这真是赶着鸭子上架。最终,在他的好说歹说下,也只当配合他的工作了。
没想到,我们的演出,却没有我所想像的那么糟,如果不是脚本不太尽人意话,整体的演出效果还算可以。另外,处里由战士歌舞团专业老师指导排练的《女兵舞》,也在这次汇演中以绝对优势,拿到了头等奖。
《女兵舞 》、歌唱、小品演员桂林1993通过这次汇演,让我真正看到了,在普通芸芸众生的同事当中,的确有藏龙卧虎之人。一个二百来人的单位,能够组成一个比较齐全的乐队,作为开场的第一个节目器乐合奏《青春舞曲》,她们的演奏水平,比起正规的专业团体也差不了多少;特别是在歌唱方面,我们的同事一首歌下来,让在后台准备上场演唱《军人的名字》的专业歌手,在台下,都有点儿忐忑的感觉。
这次演出之后,由于本处的几个节目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所以,处里决定再增加几个节目,成立一个演出小分队,巡回到与处里有关的单位和友好单位去演出。这次巡演,自然我也去了;这次我的任务不单单是说相声,还参加了小品,诗朗诵;在主持不能脱身的时候,还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角色的转变,对于亲自登台演出的情况就渐渐地结束了,自以为以后就可以逃离这件事情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每逢单位有需要的时候,反而又无法推脱的,开始组织这件事情了;一年又一年,单位上下人员有更替,自然,文化生活内容就有更新。抓单位的文化活动是我的附加工作,在一切工作之余,有一年,我竟然大胆的写出了一个,以本单位某个先进人物为原型,然后,再进行艺术加工的小品《考察》来。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我原来没做过的事情,现在干起来,我也能行;看来,一个人对任何事情,要敢于尝试,同时,也要勇于相信自己。
演出小分队之一科战友合影1993(后排中间)从此以后,我也开始慢慢的没事儿时哼起歌儿来。通过唱歌我发现,歌里有哲学,歌里有人生,歌里有思想,歌里有诗情。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效果不尽相同。同一首好歌,有的一人一次,就可以唱的全国流行,有的需要几人几次,才能唱的全国出名。比如说《蓝蓝的夜,蓝蓝的梦》这首歌,最早的原唱并不是毛宁,但还是毛宁把它唱出了名。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一首歌的成功,首先,是歌词写得好,然后是曲谱得好,最后,是要有一个演绎好的演员,三者缺一都不行。曲可以单独存在成名,而歌词不行,没有好的谱曲,单独的歌词再好也难以成功;我们往往见到的是,好歌词配好曲的成功,却很少见,好曲填好词的出名。而单独的歌唱演员也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你的个人条件再好,没有好的歌曲给你,你照样不能成功;而演员的单独,又不同于歌词的单独,歌词只要写得好,再加上曲子谱得好就行,这个演员唱不成功,还可以有另外的演员接着来,总会有演绎好的时候;可演员必须以歌词乐曲为依托。一首石祥老师作词,铁源老师作曲的《十五的月亮》从它的产生,到它的发行,再到它的走红,经历了有一段时间;开始沈阳军区的董振厚老师唱,后来发行以后蒋大为老师唱,最后还是董文华老师把它演绎成功了。你能怀疑蒋大为老师的能力吗?不能;按时间上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在前,是蒋大为老师把它唱红的,而作为它的姊妹篇《十五的月亮》,又由蒋大为老师来演绎,按一般规律,成功的概率应该是很大,但事实上就是没成功;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每个演员都有每个演员的特点,没有特点的演员,是没有出路的。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有原来,而每个人的原来都有一段路程,当回首展望才发现,原来,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却又不一样。
原来又缘去,缘去又原来。
1985年,大陆出了一首歌叫《十五的月亮》。这首歌的歌词是石祥老师写的,歌词朴实无华,真挚感人。
说实话,对于石祥老师,在这首歌出来以前,我并不知道石祥老师其人。如果单从诗歌方面说,我更喜欢我们的前辈贺敬之老师,喜欢他的原因,可能是原先上学的时候,在课堂里老师就讲解过和诵读过他的作品。后来,也曾喜欢过汪国真老师的诗,当然,这是以后的事了;如果单从歌词上来说,我更加欣赏台湾歌词作家庄奴的作品,他的作品的诗情意境,以及画面美感,从我个人的观点上,可以说至今无人比及。
话说回来,石祥老师的十五的月亮虽是感染了我,但真正震撼我的,是在我拜读了石祥老师《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的诗作之后,这首诗,可说得上是高大上的上乘之作。
在石祥老师的《十五的月亮》出来以后,我就平时有事没事儿唱几句。由于这首歌歌词简洁明了,曲调平滑无间,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唱歌的机会,我都把它作为我的首选,就像歌唱家明星们那样,《十五的月亮》已成为我的保留曲目。
时间过去几十年,《十五的月亮》传唱经久不衰。倒是在歌曲出来的十余年后,记不清是谁家的,也不出名的一本杂志中,有一个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故事的标题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元”。这就是自经济逐渐发展以后,开始出现的对于文艺作品的价值与经济商品价值、人为相关联的一种嘲弄现象;其故事的主题思想,就是说明当时石祥老师写这首歌所给的报酬。由于这个故事的标题,与我们民间对月亮的传说“十五不圆十六圆”这句话,非常近似,所以,这则故事一直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2018年的9月底,由于我的一首诗《父亲》,在2018“琅琊杯”全国诗书画精英大赛上获奖;在大会组委会的几次邀请下,我应邀参加了此次颁奖大会。颁奖地点开始定于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后因事改为中国科技会堂。与会的颁奖嘉宾,都是来自诗书画届的领导和大家。起初,在会议日程的颁奖嘉宾里,并没有石祥老师的名字,没想到在颁奖的那天,石祥老师却出现在主席台上。石祥老师,作为本次大赛诗词类的权威评委,对于他的出现,这不仅给我,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特别是从事诗歌创作的朋友们更加心情激动。
按大会议程,颁奖嘉宾在有顺序的讲话。当轮到解放军报高级编辑,作家、诗人曾凡华老师讲话时,他讲到了《十五的月亮》这首歌,他讲这首歌的原因是由于,这首歌是他本人亲自发现,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军报乃至全国推出发行的,所以,对于《十五的月亮》的成名,曾凡华老师功不可没。
最后,他也讲到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的故事,他不否认,此故事的确在民间流传很广,并且,从流出到现在可能已有二十余年。现在,我们不管它流传了多少年,也不管它存在的真实性,现在,我要说的是,也可以说要纠正的是,《十五的月亮》歌词的创作稿费,当时给的不是十六元,准确无误的是十五元;以前,不切合实际的传说,只是某些小刊小报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罢了。
此时,记忆里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的故事,今天终于得到正确的圆解。
适逢今日,既收获了新的信息,也见到了原创作者本人,或许,这是一种机遇,也许是一种缘分。
接下来石祥老师的讲话,更加情绪激昂,振奋人心。
当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老师简单的介绍了石祥老师的情况后,会场情绪沸腾,主席台下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从现场的气氛,就可以看出大家对石祥老师的崇敬与热爱。之所以现场的气氛如此热烈,一是由于石祥老师今年已是虚岁八十高龄的老人,他能以不辞劳苦,精神抖擞,热情饱满,和蔼慈祥的姿态,来参加我们这些小人物的颁奖大会,这本身就是我们所有与会人员的荣幸,更是值得我们尊重。二是由于石祥老师本身,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知名词作家,同时,他的书法以及绘画艺术也达到了不一般的艺术水准,特别是他的书法艺术,就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发言之前,他首先向大家展示了,用他自己最出名的歌词《十五的月亮》写成的书法横幅,呈现给大家,因此,这让懂书法的朋友们大开眼界。如果让我这业余文学创作者来评价这幅作品,我感到,书法字体的大小结构部局合理,笔法遒劲有力,整幅的左边,用十五的月亮的歌词铺成的大圆,构成一个月圆的寓意,再加上月圆中,按构图的需要、字体大小的粗细、形态字体的变化,仿佛又给我们呈现出十五夜晚的一轮明月。特别是所有字体以黄底为依托,就更显得整幅作品气势恢宏,高贵典雅,端庄大气。而更有特点的是石祥老师的签名,他无论是用毛笔还是硬笔签名,他的“石祥”两个字,总是带有如同原始出土石刻印章般的痕迹,让人看了浮想联翩,回味悠长(个人观点)。
接下来,他不带稿的临场发言,更加激动人心。
他的讲话充满着正能量,时时刻刻都弘扬的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他的讲话感召力强,时刻催人奋进。
他的讲话亲和力强,语言生动朴实,风趣幽默,如同一位普普通通可敬可爱的老人,他时刻都在拉近他与你的距离。
他的讲话声音洪亮,讲到激动时,身体不时的离开座椅,激昂的语言和手势相呼应,大有带头呼号,振臂高呼之感。
“你们获奖了,你就是诗人;你就是书法家;你就是画家;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创新,要沉下心来去创作,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就要靠你们这些人,去继承,去发扬光大”
此时此刻,会场沸腾,群情激昂,鼓掌声已淹没了激动的心,鼓掌声已阻止了讲话,沸腾的背后,有人已经流下了,积攒多年内心难以控制的幸福泪水。
而我,在同大家一样的鼓掌的同时,我的内心此时却显得异常的安静坦然;我在想,自己距那个什么“家”,实在还差得太远。我在想,作为一个“家”,到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是不是偶然的一次或两次得奖,就是“什么家”了?到底什么样的评判机构才是权威性的?
我一直认为,得到同行绝大多数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但出了好作品,也未必就成了 “什么家”,而必须在此方面又有独到高深的研究见地才能成其“家”。
对于石祥老师给予我们的肯定,相对于我本人,真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但是,当我看到大家如此亢奋的劲头儿,此时此刻,我又真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而此情此景,仿佛我又不能对他们说些什么,我怕说了,会扫大家的兴;似乎现在,我只有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被成家的喜悦,才是更加适宜的。因此,现在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警示我的同仁们,大家千万不能因此而飘飘然,我们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老师给予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要把其作为,在今后自己创作道路上的动力和源泉,为那个“家”,为那个目标,做永远不懈的努力。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大家目前还是普通的小果儿;也许经过长久的跋涉和不懈的努力,以后的大家中,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烟火。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最后,石祥老师引以习主席对文艺工作者希望的四句话,结束了他的讲话,并对大家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石祥老师讲话2018这次全国诗书画大赛,获奖者以书法和作画者居多,诗词类较少。石祥老师作为歌词写作的知名作家,也担当此次大赛诗词类的评委。这又许是缘分,也许是巧合,到了颁奖环节,在分组的颁奖过程中,给我颁奖的嘉宾,正是石祥老师。石祥老师首先询问我是从事哪方面创作的,我告诉他我是诗歌创作及短篇小说练习的;听到我的话,可能是我的爱好与创作方向,让石祥老师遇到兴趣,此时,石祥老师面部表情上,显然有点儿与刚才不一样的小高兴,并且,他马上打开我的获奖证书,看了一眼我的作品名,简短的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你的作品我有印象,继续努力,希望以后,有更多写诗歌的人,参加这样的大赛”。
就是这个“印象”,让我当时感动地无法用言语表达,心里激动的不行不行的。
一个印象,是对我面对面的关怀与鼓励。
一个印象,是对我以前努力付出的肯定。
一个签名,是我永久尘封的记忆;是榜样力量的标记。
一个握手,是我向前辈感谢致意,又是我在创作的道路上又往前了一步。
一个合影,是我取向的定格,是我为此而耕耘的开始。
十五的月亮,圆来圆去,原来只为那月儿圆;
十五的月亮,缘来缘去,原来却为那有缘圆;
原来,缘去,却原来,一切皆因缘而去。
2019.06.08
三排左二附:获奖作品——
《父亲》 -- 高尚笑
一袋旱烟,
抽出脸上条条皱纹;
一根绳索,
拉出臂上道道青筋。
一杆羊鞭,
甩出生活的豪放;
一条毛巾,
抖落岁月的灰尘。
小时候,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座山;
就是坐在他的肩头,
我也能看的很远很远。
现如今,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棵松;
我在他心中的份量,
他总是看得很重很重。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