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永澄老师《好好学习》最美阅读者成甲《好好学习》笔记分享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 赵秀丽 第拾本 《好好学习》

2017-03-26  本文已影响62人  赵秀丽
阅读完毕

序言一  中脱不花引用作家史铁生说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人与人之间会因种族文化性格,价值观等等产生诸多区别,脱不花把这些区别归因于一点认知差异。

序言二  徐金琪 评价这本书,既有术又有道,因为这本好好学习,是成甲,知识管理课程的升级版。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重视知识管理,让更多的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实现个人的崛起。

作者的自序

作者认为,一切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知识管理存在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所谈论的知识管理更多是具体的数据层面技巧 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学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给文件贴标签?怎么整理文件夹?在哪里找到合适的书单等等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关注的是怎样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比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增强理解,学习精读和泛读的区别,行动学习法,刻意练习等等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我们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沉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为无形,又叫无形用于有形。

过去我们认为学习主要是输入和消化的过程。现在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

理解了底层规律,自己就是一个炼丹炉,外部输入的东西,经过加工,形成全新而又熟悉的认知,而反过来这种意见只有进一步增加你对外部输入的理解,甚至可能会超出作者本身的认知来看问题。

第三个维度是作者在这本书里面重点要阐述的内容,也是以前我不曾接触过的内容。

引言部分。

因为这本书是知识管理的,所以首先作者提出:什么是知识?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为的信息,才是知识。   我以为读过的信息存到脑海里面能够给别人讲出来,却没有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本书的重点是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呢?

临界知识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与此类似,有些知识也能够产生裂变,可以对我们的生活的很多方面进行指导,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这便是应用临界知识产生的巨大威力。

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所谓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的模式,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读书人都在追求的。可是,为什么大多人的学习层次上去呢?

原因是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的认知效率?

什么是技术效率?什么是认知效率?

如果我们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的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究竟该学什么知识才能提升认知深度和认知效率呢?

提升认知深度,不是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就可以,相反,你有多元跨界。

我们的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 执行能力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解构能力

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都应该学。

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怎样学习临界知识呢?先从学习的基础工具--底层思维和方法说起。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作者的读书方法:即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当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作者说读书不在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看到这里,我知道自己读书的问题在哪儿了。读书从头到尾,摘抄能引起自己启发的句子,并做一个简短的评述。自己读书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而是希望从书中得到一些知识。也并没有把这些知识应用在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

作者给出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第一个绿灯思维,也就是我在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中提出的,渐进理论。

第二个以慢为快

现在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口号是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各种快速读书,快速学习的方法,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其实真正高效的学习,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只有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真正的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

做人给出的方法是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反思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部分。在这方面内容里面我要好好学习的是他的反思日记的习惯。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一纪录 二定期回顾 三付费购买

付费购买部分作者给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买书,第二个建议是买时间。

第一个建议我已经养成了买书的习惯,第二个建议让我感觉到作者的聪明之处。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这是我最想看的内容,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阅读经典的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具体做的时候多留心,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是否应用了已有的规律。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知道某个结论的原始出处,对这个结论的可能使用范围和可能极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这么做,但是做验证的工作很少。在科研工作中,常常会用到这一条。

找到临界知识,如何应用呢?

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刻意练习。第一,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作者推荐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作为不同场景的刻意练习,现在我已经订阅了。第二种情况,作者说过去几年,我每日坚持1到2个小时的反思晨练。在这部分内容里面,作者利用临界知识,结合具体的例子,用于解释和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作者说要想获得预见性认知,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掌握临界知识。  想想这么多年来,最缺乏的就是预见性的认知。有时候看节目对别人对未来的预测心想这些人没事找事,预测有什么用呢该发生的事情将来就会发生。其实预测性认知,对每个人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今天的我们是有过去我们的选择铸就的,那么明天的我们也是由今天的选择决定的。找到今天的结构,就能找到投资明天的机会。   正因为没有找到今天的结果,所以我不知道如何投资明天。

作者的建议:每个专业领域已经够复杂,而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范围又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的掌握临界知识,综合的实践应用,才能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作出正确的重要的决策。

第四章 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作者给了七个核心临界知识

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并给出了一个综合应用的实例。

我自己的收获: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是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高效读书的方法,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书中寻找作者的答案,并和自己的原有的方式进行比较 ,寻找底层的规律,并应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

学习作者书写反思日记。

今后阅读的书籍主要方向是专业书籍和通用必修书籍,买的书应该是这些领域里面的经典著作。

今晚这本书里面很多东西理解起来有些费劲,但这本书给我指明了未来的学习具体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未来的学习一定会高效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