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父亲去三山岛(续二)
父亲在板壁峰农家乐休息,我与老搭档张厂往山上去转转。沿着山边的小路,到达了广场上。看广场附近有一条上山的路,我们拾级而上。
树上挂满了一条条祝福的红丝带,随风轻飘,仿佛飘来了生生不息的祝愿。继续向上,越来越陡,前面只能容一人上山。
到了传说中的一线天。拉着安全环奋力向上,再看看自己身处之地,向上是蓝天碧云,周围岩石上青苔铺就,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中伸出。向下深谷不尽,有点惊心动魄。
来到山顶上,顶上有一凉亭。亭内是商店,亭外有服务员一人在嗑瓜子,看来她平时很孤独无聊。偶尔清风送来凉爽,吹走了满身的疲惫。
站在山顶上望太湖,那浩瀚的太湖,就像清代诗人顾彬写的一样:“三万六千顷,豁然空两眸。天穿将浪补,山动为云浮。”蜿蜒的山路,山脚的渔村,水天相连,湖岛缥缈,仿佛是一幅精致的泼墨山水画。
沿着指示牌我们朝板壁峰方向下山,沿途曲曲折折,我们来到了四世同堂石。
此石汇聚了距今四亿年前泥盆纪的石英砂岩、二亿年前的石灰岩、八千万年前的火山熔岩和四千万年前的方解石而熔在一起,形成了珍贵的地质标本,俗名四世同堂石。
站在石前,感概万千,它仿佛在叙说着千年历史故事。想父亲健在我们家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也是四世同堂。
前面有一座小石桥,去石桥的路很陡,只能匍匐前行。
踏上小石桥,桥下是一片宽广的石场。转身来到桥下,站在石场上,前面陡峭的岩石上,有摩崖石刻,没有细看是何人之作。
返回上去,我们看到了一块碑子,上面介绍了“板璧峰”。
其峰宽2千余米宽,高10余米,壁厚近2米,被称吴中第一峰。
板壁峰苑如一座天然的水石盒景,真是鬼斧神工。著名山水画家亚明为之作诗曰:"吴趟干戈史,此峰可作证,中华今统一,江南享太平。"
下山接了父亲,老板娘送了几斤毛豆给我们,她又热情地领我们去了太湖边的十二生肖石。她说:“前面有我家的老房子,有200多年历史了,变成危房了。”张厂好奇地要去看。
太湖边的十二生肖石,半浮半沉,卧于水中,经过千万年太湖水的浪击,形成皱瘦透漏,形态各异的形状,如蛟龙戏水、虎卧山林、牛马饮水,群石玲珑剔透,惟妙惟肖。
与老板娘告别,我们去了码头,乘上了返程的游船,夕阳下的三山岛更加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