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感
作者:魏魏yuan
一本《吾土吾湘》,细细翻来,尽览大国之下,文人栋梁的家国情怀,每读一篇,就有一种无法咽吐的气息,在全身萦绕。
如今的生活,平静自在,但从不曾想过,历史上,硝烟弥漫的年代,如此多的文人志士,为了这个大家,背负时人的咒骂,艰难前行。
黄耀红老师凝练的文字下,他们的身影,气壮山河,发人深省,催人泪下。
青山绿水,飞鸟萦绕,古人诗情画意,水边树下。在我过往的经验中,古代士人的志气不得,便告老还乡。也许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只有寄情于山水,才能足够让自己内心有寄托。
书中在告诉我历史的另一面,仕途官场上,有志文人的挥洒和拼搏。
我仿佛看到了魏源扶坐案前,拿着林则徐的那本《四洲志》,低头冥思,白须拂纸,炯炯目光透露着这位有着家国情怀的老人,耕耘出《海国图志》的巨著。
我仿佛看到了郭嵩焘,站在前往英国的船头,迎风而立,当看到西方国家文明先进,内心纠结,理性的感觉到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时人不解,各种谩骂,迷茫中,发现一位青春年少,躇踌满志的年轻人,他叫严复。也许是在郭嵩焘的言语下,深受的家国情怀的感召,他翻译的《天演论》,影响了那个时代,打开了国人蒙昧的双眼。
图片来自网络陈丹青老师曾经在自己的画作《国家研究院》中,生动描绘过四位民国大家: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画面中,他们站在研究院的门外,眼神透露出一种无法言状的情绪。我看着这几位当时影响巨大的思想巨匠,他们是承前启后者,是在受到前辈的影响下,在实现自己的家国情怀的同时,践行着“让国家不断强大”的梦想的。
泱泱大国,命运各种转折,但从未中断,因为每当国运交替之时,就出现这样一批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热土可以孕育新苗,也能够绽放光芒。当我第一次走进毛主席的故居——韶山之时,我就这样想。
门前小池,碧绿中夹杂着粉装,蜻蜓点水,飞舞在荷叶上,小桥流水,山里人家。毛主席从这座山里走出来,当第一次背上行囊,怀揣着娘给的几块大洋,来到长沙,走进第一师范开始,就慢慢在中国历史上,将那艘小船上,几个年轻知识分子的共产梦想,带到了中国历史上,几万里长征,几次生死存亡,理想绽放出一种力量,让中国大地有了今天的模样。
如今,毛主席仙逝,仪容陈列水晶棺,供世人瞻仰。他已经由一个人,成为了一个民族的雕像,它在告诉世界,中国文人志士,不是寄情山水,软弱无能之辈,而是如屈原、魏源、郭嵩焘、柳宗元这样,身负国家,不屈不饶的形象。
一本《吾土吾湘》,一个一个思想者向你走来,当文字化作形象,轻抚你的面庞,当如此感动,当掩面,无法释怀。
读书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