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潇潇暮雨图》
2024-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抗战时期,傅抱石与家人居住在重庆西郊歌乐山金刚坡。此后数年,他以歌乐山的秀美风景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山水画。
《潇潇暮雨图》创作于1945年,画中描绘了风雨中的四川山川景色。
潇潇暮雨图这幅画体现了傅抱石山水画的两大特点:散锋笔法、雨中山水。
“散锋笔法”是傅抱石的独创,在山水画中经常使用,在人物画里也用过此笔法。
什么是“散锋笔法”呢?
一般我们用毛笔写字也好,画画也好,基本以聚锋居多,等用到后来,笔头散开,就成了散锋。
傅抱石在画画时,使用毛笔的笔根部,笔锋会直接散开。
画家用散锋开花笔画画,笔头分成的叉,画出的效果完全不同于传统勾皴。
他的每一根线条都是中锋用笔,笔法“柔韧遒劲,既痛快淋漓,又含蓄微妙。”
傅抱石喜欢描绘雨中景色,他的山水画“一半山川带雨痕”。
他爱用散锋笔法将雨中山林的迷蒙,光线的斑斓呈现在观者面前。
画家用墨笔大面积快速斜刷的方式,来表现迅疾的雨水。
画家对光线的表达则源于日本留学时,受到的日本当时的画风影响。
画面下方,一个身着红袍的人正在风雨中低头前行。
这个人物在画面中占比极小,那一抹红色却分外醒目,如同画龙点睛。
与之呼应的,有山中的楼阁,也许那是他要去的地方,也许那只是他的暂时歇息之地。
另外,右上方的红色印章,也在色彩上与之呼应。
《潇潇暮雨》是画家“散锋笔法”和“雨景山水”风格形成期的重要代表作。
此画为纸本设色画。
尺寸:
纵103.5cm,横59.4cm。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