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需要组织经验萃取?
为什么企业需要组织经验萃取?
这个大问题其实可以分解成2个小问题:
1、经验萃取,萃取的是什么?
2、经验萃取对企业有什么价值?
最近在进行组织经验萃取前的调研访谈时,听到专家型员工/标杆型员工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方式时,他们常用的表达方式是:
“谈客户,最重要的是找到客户的需求点。”
“谈判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听他说什么话,而是看他的肢体动作。”
“我到新店的时候,会分析店所处的位置和人流量,然后再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
......
这些是经验萃取吗?NO!
这些标杆员工很有经验,但是他们说的话都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没有办法用结构化的语言,把经验表达出来,只能谈感受谈要点的话,这套经验是无法复制也没有借鉴意义的。
所以我们萃取经验,萃取的是什么?
萃取的是专家隐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包含专家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当有情境触发的时候,这些东西才会发挥作用。
但是这些经验目前只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并没有被外化出来形成文字、图片、图形。
这些经验之所以有萃取价值,就是因为只有把它们萃取出来之后,才能形成可供参考、借鉴、复制的文件、案例和微课,才能更为直接和方便的传递给别人。

那么,经验萃取对企业有什么价值?
企业里面总是有一些绩优员工,可他们一旦离职或退休,其他人从事他们的岗位,就无法达到和他们同等程度的绩效,他们的宝贵经验就流失了。
惠普前总裁就说过:“如果惠普知道惠普知道的,那么它的利润将是现在的三倍。”惠普服务过很多客户,执行过很多大项目,但是因为没能及时记录和整理,导致再服务客户的时候,需要从头再来,过去掉过的坑可能还会再掉。
华为的首席执行官也说过:“华为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
而组织经验萃取,能够减少这种浪费,保留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产。
同时,专家在萃取经验方面,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很难萃取出来真正的经验。
组织内部业绩平平的员工,不仅应该知道内部专家是怎么做的,还要知道专家为什么这么做。了解了专家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驱动力,才能全面模仿复制。
所以,萃取者不仅要能把专家内隐的、潜藏的、甚至连专家自己都不知道的经验和诀窍梳理出来,还要能从专家的故事中、感受中、碎片化的描述中,提炼出做事的框架和思考的模型。
对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经验萃取的根本作用是“可被复制”,如果萃取出来的只是个人经验,无法做到普适性,无法让更多人复制,这样的萃取价值不大。
萃取出来的不一定是精华,有可能是糟粕。
因此,萃取出来的内容一定要反复验证,不断改良,持续优化。所以,真正的经验萃取还包括运用。
内部专家的经验,通常是无法学习的。萃取师只有从专家的经验中提纯出“方法",再从提纯的“方法”中衍生出一套可以教给学习者的”打法”,才能让学习者真正的学会。

另外,人力资源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被业务部门认可,是不是能给业务部门真正的带来业务价值。
组织经验萃取的本质,就是把企业内部专家解决问题的套路,变成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的方法论。
标杆员工之所以成为标杆,肯定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比一般的员工做的好,如果普通员工也掌握了绩优员工做事的方法和思路,获得了绩优员工的知识框架和认知模型,具备了绩优员工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普通员工也能像绩优员工一样产出不菲的业绩。
而组织经验萃取能达到上述效果,所以,经验萃取能够带来业绩的提升。
当然,掌握了这个萃取技术,对个人也有价值,对个人的好处在于,你能把所有你过去处理过的问题,重新思考一遍,总结出共性的规律,抽象出新的模型,逐步从个人经验升华到系统化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