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干货大学生世界公文写作

只需一招,面试答题不再混乱不堪!

2018-01-13  本文已影响19人  a71d30a18f45

国考成绩就要公布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开始把学习的目光转移到面试上来了。这几天,导氮公考的各个面试微信群每天都很活跃呢~晚间的面试直播课和“越读计划”听众人数也是直线上涨,看来大家都在积蓄力量准备一举上岸呢。

当然,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对面试的一无所知,到能够开始开口答题,并且能够答出更多的观点和更深入的理念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进步和提升,但是这时候,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

有的同学在答题时,说了很多内容、答题时间很长、堆积的信息量很大、自我感觉气场也不错、眼神、肢体动作等外在表现也可以,但是答题结束后,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却是:“答得不好,答得可乱了”。

这种“听起来效果还行、内容却感觉很乱”的情况,正是很多同学面试答题思路不清晰、层次不分明的表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同学答题依靠“灵光一闪”,想到了就赶紧写在草稿纸上,“闪”出几条思路以后就感觉可以答题了,但是真正答起来却出现了种种情况:说着说着突然又“闪”出新的思路,于是越说越多;说完前面几点,看到后面几条的提示词,却突然忘了打草稿时自己是怎么想的了;说完某一条却突然发现其实下一条的意思和这条是一样一样的;说着某一条发现说不下去了,因为内容和前面的某一条重合了;说完以后才突然发现自己说的这些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相互之间毫无关联……这种靠“脑洞大开”、“灵光一闪”想出的内容,因为思考时间短、考场气氛紧张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思考不成熟、条目之间缺少关联、逻辑和联系不清晰的情况,听起来自然就会觉得“乱”。

那么怎么改变呢?敲黑板了!!

一招解决问题:

▼▼▼

思考或打草稿时,由盲目的“线性思维”,改为理性的“树状思维”。

什么是线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的观点“排排队”,第一……第二……第三……逐一往外说。

什么是树状思维?就是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方式,一层一层的分析、拆解,有目的地引出答案。

我们举个生活中的故事为例吧:

假定我们去餐馆吃饭,点餐时:

▼▼▼

【拥有线性思维的同学甲】对服务员说:

拍黄瓜、木耳炒百合、杭椒牛柳、手撕鸡、蒜蓉娃娃菜、双椒鱼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夜里10点,没吃午饭没吃晚饭,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老铁们能体会吗?

)。

【拥有树状思维的同学乙】对服务员说:

2凉4热;凉菜一荤一素,荤的来个手撕鸡,素的来个拍黄瓜;热菜两荤两素,荤的来杭椒牛柳、双椒鱼头,素的来蒜蓉娃娃菜、木耳炒百合。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两位同学最后点的菜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明显感觉【同学乙】在点菜时思路更清晰、层次更分明,这就是树状结构思路的作用。

结合面试答题: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同学甲】的情况,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是答题的层次感却差的太多,如果能够按照【同学乙】的点菜方式来答面试题,那么在内容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树状思路,可以使答案更清晰、层次感更强,更能反映个人思想,也不会出现前后重复的车轱辘话情况。

各位老铁,从现在起,练习答题时,不妨用树状方式或思维导图方式来打草稿!这种做法不仅能减少打草稿的字数和时间,还能有效提高思维的层次性,使我们面试答题的内容脉络更清晰,效果更突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