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随笔简书好文

捅马蜂窝绝技:农村娃的“生存智慧”

2025-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茶时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农村,马蜂窝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一场“灾难”。马蜂恰似蜂中的“战斗机”,一旦被惹怒,其战斗力比《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还要厉害。而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特种兵”,捅马蜂窝的绝技,那可不是盖的!

小时候,我常在电视上看到熊大熊二被蜜蜂追得满大街跑,那憨憨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可我每次都忍不住想吐槽:“这要是马蜂,你们俩熊还不得被蜇成‘熊怪’,怕是连光头强都认不出你们了吧!”

蜂类是社会性昆虫,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强,马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在农村长大,和马蜂打交道的机会多的去了,有时是故意招惹,更多的则是无意冒犯。

马蜂窝的选址毫无规律,屋檐下、大棚顶、树枝间、石堆里、柴火垛,甚至不起眼的草窠,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安身之所。农村孩子学习压力小,放学后漫山遍野地撒欢。虽说了解马蜂的安家习性,可稍有不慎,仍会和它们“亲密接触”,可以说,没被马蜂蛰过的农村娃少之又少。

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弟弟在野外玩耍。我闲得无聊,随手把一块大石头推下土坡,看着石头越滚越快,被半坡的尖石一挡,高高弹起,我俩笑得正欢,突然一群金色“战斗机”从土坡飞出,嗡嗡作响,上下盘旋,寻找攻击目标。我见势不妙,立刻躺倒,从离蜂群稍远的地方,顺着土坡悄悄滑下去。

成功脱险后,我才想起弟弟,回头一看,可坏事了!一群马蜂正围着弟弟狂轰滥炸,惊慌失措的弟弟,坐在那儿一边哭,一边挥舞着小手拍打着脑袋。幸好乡亲们及时赶来,把弟弟救了出来送回家。看着被马蜂蛰得面目全非的弟弟,妈妈心疼得不行,轻轻把他抱在怀里,一根一根拔出蛰针,再在伤口涂上小苏打粉。那时弟弟的小手肿得像面包,眼睛肿得像铃铛,只剩一条细缝。

虽然我们围棋玩的菜,但捅马蜂窝我们是在行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我们早就摸透了马蜂的脾气。可别听那些“专家”瞎扯,说用竹竿捅马蜂窝,这和端盆水去灭电器火灾一样危险。你以为自己是孙悟空还是小哪吒啊?或者脑袋比铁还硬,不怕蛰。马蜂速度极快,用竹竿捅蜂窝,马蜂瞬间就会顺着竹竿冲下来攻击,想跑,没门。

那年夏天,欢欢家门口歪脖子柿子树上住着一窝马蜂,蜂窝也就茶碗大小,起初没人在意。可后来过往行人常遭攻击,是时候收拾它了。我们五个半大小子,每人攥着一块鸡蛋大的石头。我一声令下:“1、2、3”,五块石头齐刷刷飞向马蜂窝,“吧嗒”一声,蜂窝应声落地,马蜂瞬间炸了锅。反应敏捷的马蜂,在石头击中的瞬间,就沿着投石弧线俯冲而下,只是飞了一半没了目标,只能在空中打转;有的顺着石头落地的方向猛攻;还有些老弱马蜂守着掉在地上的蜂窝。我们五个趴在离蜂窝不远处,一动不动,时不时用余光瞅瞅“战果”。等马蜂无计可施、撤兵转移,我们翻身捡起蜂窝,凯旋而归。

其实,捅马蜂窝的诀窍,就是“快、准、平、稳”四个字。快,就是投石动作要麻利,绝不能拖泥带水;准,瞄准目标,一击必中,绝不能来第二次;平,石块投出后,要迅速躺平,千万不能站着,不然就成了马蜂的活靶子;静,趴或躺在地上,千万别动,否则就会招来一场“暴风骤雨”。这简单的口诀,是农村孩子在与马蜂“斗智斗勇”中总结出的生存智慧 。

不过,我还是劝大家,马蜂窝能不捅还是别捅。毕竟,它们也是有脾气的小生命,万一惹急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