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洛川苹果、平谷大桃齐名,这个镇的青梅能做200多种产品,年收7
阅读原文:与洛川苹果、平谷大桃齐名,这个镇的青梅能做200多种产品,年收7亿元!
1983年,平松守彦先生在上海进行演讲,“一村一品”这个一推出便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的概念,开始在国内扎根生长。在那些没有发达商贸条件的地方,利用土地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一种产品进行产业开发,成为了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的推动下,许多村庄都开始集中注意力发展一项拳头产业,陕西有眉县猕猴桃、洛川苹果,北京有平谷大桃。也有的地方,全镇集中深挖“一镇一品”,位于“中国青梅之乡”广东普宁的高埔镇,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人口7万左右的镇子里,5.2万亩的土地上种满了品种优良的青梅,每年有2万吨青梅运往世界各地。2018年,高埔镇青梅主导的产业产值达到了7.43亿元,让这里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越全市平均水平18%。
这座已经种了700多年青梅的镇子,在2018年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让我们看见了一种农作物与科技、创业、金融甚至电商之间融合的无限可能。 古今贯通,青梅正年轻
高埔镇盛产青梅,早在明清年间就是如此。当时腌制食品仍是长期保存食品最常见的方式,梅干更是备受欢迎。收获后被加工成梅脯的青梅沿着高埔河运到惠来神泉港转运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甚至有着“高埔河沉船,酸了龙江水”的说法。
那些过去在河道之间享受盛名的青梅产品,现在非但没有销声匿迹,还搞起线上线下结合营销,O2O玩得风生水起。
“梅品会”、“小梅屋”品牌入驻到天猫开起旗舰店,走线上线下同时营销的路线。中日合资的品牌“殿羽田”远销日本。高埔镇内有52家青梅加工企业,制作的青梅制品每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
中日合资品牌“殿羽田”官网
几个世纪过去,青梅这个产业,在高埔镇不曾老去,每一次新的浪潮掀起,高埔青梅总是能迎着风口更进一步。 在这里,青梅远大于一种农作物,大于农业这一种行业。 玩技术,1种梅子=200+产品
青梅直接使用酸得掉牙,并不是最合适的吃法,所以梅干制作工艺古已有之,既能保存食物又能使这种“鸡肋”的果实变得美味。 不过高埔的青梅生产者早已不满足于“古法制作”,产品也远不止梅脯一种。青梅从树上下来的时候,还是圆润饱满的果实,走出高埔,却有了5大类整整200多个不同的形态。 其中有青梅饮料和梅酒:
不同口味的梅子糖,话梅片:
水果沙拉熟食通吃的“万能调味料”梅子粉:
“一村一品”之所以能够让一个地方,凭借一个特色生生不息,正是处于对这种特色产品不断地深挖和研发,发掘出别处所不可得的资源,研究出别处抄不走的技术。 玩农旅,赏尽十里梅花山
梅子能吃,梅花更美,腊月盛开的梅花是高埔不可错过的美景,漫山遍野的梅花,如一望无际的雪原,田野间芬芳弥漫,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出行。 2018年普宁市梅花文化旅游节期间,全市接待了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比2017年增加了14%以上,其中就有大量游客来到梅树种植面积多达5.2万亩的高埔镇上参观。
梅花文化节
来这里的游客,可不仅是来看一片白花花的梅树林的,如果停留在如此原始的景观,根本不可能连着办了4年青梅主题文化节,游客还一年比一年多。
串联高埔镇龙堀青梅科普示范基地和七星洞森林公园,游客在这里体验到的是集青梅生态种植、旅游观赏、文化休闲和梅文化展示长廊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学玩”的精神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埔种青梅,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1995年,普宁就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2008年,“普宁青梅”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高埔镇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全普宁唯一一个上榜的镇子。
如果只是一群零散的农户,各家种各家的梅子,然后拎到市场上去卖,再好的优势也会被浪费殆尽。真正让高埔不断攀升的,是他们用尽全力帮扶青梅产业,深挖产业技术,丰富配套设施,联合产业发展的不懈努力。 高埔为了青梅付出一切,又从青梅中赢回了一切。 想要销路,先有道路
2012年,普宁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启动农业“一镇一品”工程,高埔镇被列为重点扶持建设的10个农业“一镇一品”示范镇之一。得到重视和支持之后,高埔除了发展农业相关产业之外,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铺路。 没有道路,何来销路?尽管当时一切都还在刚发展的阶段,他们却看到了道路硬环境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开始搭建完整便捷的交通网络。 利用境内高柏高速出入口的优势,高埔打造了镇区“三横三纵”交通网络,为日后青梅产品线上销售物流和海外流通渠道打下了最基本的交通条件。 规范化生产,打造示范基地
任何一种作物的产业,如果一直停留在小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虽然能满足一家之用,却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为农业赋能,高埔镇开始让每一颗青梅走上正儿八经的生产线,全面规范技术,提升产量。
龙堀村和上湖场的2个“三高”青梅示范基地,一个占地800多亩,年产青梅1000吨,一个占地1000多亩,年产青梅1200吨。这两个基地不仅自身生产量大,而且为其他企业摸索出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青梅栽培、管理、保花、保果、防病治病的实用技术和成功经验。 对于果农来说,这样的技术支持才是最实在,最有用的东西。
通过品种改良,完善园区道路、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广青梅标准化栽培技术,高埔青梅产业标准化程度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果品优质率提高10%以上,产值提高20%以上,节本增效达5%以上。 生产技术才是硬道理
青梅只做成梅干售卖,哪怕做得再大再专业,也总会有碰壁的一天,单一的产品业态自有它的坏处,无可避免。 为了纵向和横向同时发展,发掘青梅更多的可能性,高埔一直以来都坚持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产业开发链条。
高埔和广东省青梅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学院、陈李济制药厂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提升了青梅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前面所说的梅酒、梅粉等等产品,盐渍、凉果、果酒、饮料和熏制5大类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就是研发所得的技术结晶,让一颗青梅有了“200多变”的技能。 “金梅贷”,撬动产业资金
说了这么多产业发展投入,钱到底从哪里来?政府的扶持和产业本身的资金固然重要,不过在高埔镇青梅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得情况下,甚至有信贷产品应运而生。 “金梅贷”,就是普宁市农信社的创新信贷产品,为青梅产业提供了1.18亿元的发展资金。这笔投入,又带动了高达4.5亿的社会资本投入,让整个行业的资金流转进入“滚雪球”的良性循环。
连信贷产品都能为青梅而生,这就是高埔。 去高埔镇走一遭,你能收获的不仅是肉厚核小的梅脯和甘甜醇厚的梅酒,更是这里深度发展一种产品的精神,在他们眼里,青梅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一村一品”,“一镇一品”,永远没有“做到最好”的时候。高埔镇已经种了几个世纪的青梅,却还在不停地改良品种,研发新产品,搞出新花样。 如今文创行业风生水起,不久之后诞生出“高埔青梅口红”,“高埔青梅护肤品”也未可知,只知我们对高埔青梅的期待永远不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