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丨颠覆你思维方式的一部作品,也是全美大学生的毕业礼物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比尔·盖茨给全美大学生送上的毕业礼物是人手一本《事实》。这本书在比尔·盖茨看来是每个职场中的人都应该看的一本经典著作,一本告诉我们如何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工作的进程、避免情绪化决策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的、振奋人心的书。
有人评价《事实》是一本颠覆你思维方式的神作,也是让职场中人能够安静下来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应对措施的一本书。对于现在的社会节奏来说,你就知道它多么具有积极意义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的汉斯·罗斯林,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曾先后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援助机构的顾问。
他同时也是一名大学教师,从1997年开始在卡罗林斯卡学院任教,在此期间发现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还是很容易陷入情绪化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因而产生了要将自己的毕生想法写成书来帮助年轻的学子们如何更为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念头。
我们经常看到年轻人或者是遭受了经济上重创的企业主头脑发热下采取的不冷静的、情绪化的应对方式,这些糟糕的职场反应只能让原本不佳的处境变得更糟糕,而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事实》这本书,用准确的数据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的变化和变革,而面对这些原本冷冰冰的数据,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需要如何去应对有些糟糕的问题,做出更为有效的积极的正面回应。
01
从马戏表演“吞剑”学到正确认识世界的角度
汉斯在书中提到自己年轻时很喜欢探险,想要模仿马戏表演的“吞剑”环节,在经历了困难和解决了问题之后,汉斯真的可以达到将一把剑缓慢推进自己的喉咙却毫发无伤!
这个从小时候看马戏表演产生的疑问开始,前后持续了几十年的困惑解决后,汉斯希望大家能从他吞剑表演上明白: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人生问题的重要性。
比如说汉斯认识到很多人看问题时,常常带着自以为是的一分为二的态度,认为某个问题的准确答案似乎不是A就是B,好像世界只有黑白、是非的分别,而没有意识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恰恰不能直接粗暴简单一刀切。
汉斯用一些数据来证实自己的说法,比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界定;贫穷和富有的界定;女性问题看法的不同阵营等等问题。学生们最终吃惊地发现:其实大多数人可能处于其中的“灰色地带”,而不是非黑即白。
汉斯引导学生们关注了一个“平均数”的概念。他强调,事实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平均数,而误以为这个平均数就可以代表社会的绝大多数。
真的是这样啊,我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在自己认知里调动已有的印象来为汉斯的说法寻找依据。打比方说,假设我年收入8万,我楼上的邻居年收入1000万,我们两家的平均年收入是504万,那你说我们家能说自己是小康阶层吗?显然不能,我们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才对。
所以,平均数的概念一方面有积极意义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个片面化的数字罢了。
02
人们都应该学习控制意识中的“命中注定”本能
这个社会一直在进步,以我们可能认为比较缓慢的速度,但是如果拿老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现在年轻一代做对比的话,你就会知道社会和时代产生的差别在哪里。
毋庸置疑,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潜意识中都存在着某种固守习惯和命中注定的本能。时间往前推多少年,可能推到我们的老爷爷那一代人,打着绑腿急行军过的他们,根本想不到现在人们出行普及方式会是汽车、高铁和飞机,也就更不可能知道现在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在自己的课余时间,最喜欢玩的游戏会是手机和电脑里的电子游戏。
所以世界的改变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那就真的可以提前居安思危哦!缓慢地变化并不是没有变化。
甚至像这样的认知,放在情感的范畴里,也是可以给大家警醒的,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爱情也是需要时时更新、时时生长的。
就像比尔·盖茨说自己要将这本书送给全美大学毕业生作为礼物,人手一册,并告诉大家他自己也将以《事实》中的方式作为今后工作方式的主要思维模式,以此来推进工作进展,你就会知道这本书获得他的评价有多高。
03
虽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但是数据并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汉斯研究了大量的数据,也喜欢用数据为自己的论说绑上“靠谱”的标签,但是他并不认为数据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据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就像第一部分里我们提到的平均数,局限性一目了然。但是如果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字背后的现实的时候,数据就是有意义的。很多工作需要数据来支持假说,提供依据。
比如说人类进步最最重要的方面可能恰恰无法用数据来进行量化。比如我们可以用数字标明战争中人们受到的伤害,也可以量化物质条件上我们的进步,但是骨子里呢?人们心里现在拥有的自由和文化,要怎样用数字来表达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呢?
对哦,为什么我们在找工作时你会考虑一个单位给予你的归属感和被尊重的感觉呢?同一个道理。
这本书还警示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是一本对于进入职场和社会都能起到非常好的约束作用的经典著作。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看一看这本书带给你什么启发呢?我认为它非常值得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