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古玉(三)敬天格物
玉是美而不朽的石头,从远古迷信的“灵性”,蜕变为“德性”:仁义智勇洁,寄托了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和理念。
这块玉是不是真的?这大概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单从广义来说,古人定义美石为玉,范围很宽泛,甚至包括玛瑙、水晶、松石等。现代国检定义也涵盖了新疆、青海和俄罗斯这些产地。似乎没有太多真假的问题,但何以价格千差万别?这就要从传统说起。
我们经常提及的玉,是一种更狭义的指称,范围甚至会缩小到和田玉。考古证明,大约西周晚期,温润的和田玉逐步成为中国人主要的玉料,而此前所使用的的玉材,有时直接统称为“地方玉”。也就是说,产地遍及国内外,但和田当为翘楚。
从肉眼鉴定到科学分析,可以界定为两种,闪玉和辉玉。这比传统说法中的软玉和硬玉显然要合理。闪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火成岩质变,铁镁元素致色;辉玉以缅甸密支那为代表,是一种高压低温下的变质矿物。
具体分类来看,大规模的山料采矿,直到乾隆克复之后才进行,此前主流和田玉材,多以拾捞河中籽料为主。我们会细分昆仑山一带的玉材为和田料和青海料,再把和田所产玉料分为山料和籽料,以籽料为贵。
玉是很坚硬的矿物,寻常金属工具难以雕刻,行业内常用“不吃刀”来形容。更不要说铁器出现之前,依靠竹木材质切磨。很难想象吧?但先人确实依靠竹木骨线,带动切割处撒下的解玉砂浆,可以想象下沙滩比较磨脚的感觉。然后经年累月一点一点,把玉材变成想要的模样。
怎么知道这块玉是古代的?也是市场被问到的问题,先回答第一步,如果用刀斧砍断一块木头,这和用电锯切割,二者留下的痕迹有区别吗?当然有!那么古代用竹片磨出来的痕迹,显然和现代电动工具割出来,显然留下了最佳辨认点。
深入一点,电锯切木头,模仿刀斧,可以被分辨吗?模仿得很仔细呢?显然,一个经过训练,并且沉浸其中的学者或者经营者,是可以做到的。可以想象,用竹片,和用绳索带动切割的痕迹,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代的工具,都在器物上留下了指示后来者辨认的痕迹。
前文说过,玉材硬而工具软,切磨过程中竹木工具的损耗,也会留下痕迹,比如钻一个孔,起初很大,越深入越小。随着时代进步,工具逐步过渡到金属、铁器、金刚石,从手工过渡到人力工具,再到电动工具,了解这些玉器制作的原理,和工序留下的痕迹,都是断代依据的来源。
image.png比如说,青铜器工具从商开始出现,出土玉器就有别于新石器时代;而铁工具的应用,始于东周,玉器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复杂和精美的程度自然要高于前朝,磨光细致,边角锋利,是竹木工具和青铜工具难以企及的工艺。
远古时期,玉石并无区分,作为工具砍伐,切割,在很多玉质的刀斧刃口上,都留下崩裂痕迹。在劳动生活中,逐渐认识到玉材的美,社会分化之后,大约公元前三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玉料已被统治阶级垄断,成为祭祀工具和权力象征,显然不会再有暴力使用痕迹。
此后演化为苍璧礼天,黄琮礼地,过渡到神玉、巫玉文化。早期玉璧玉环因为工具所限,轮廓不能做到正圆,甚至切割走偏,二次切割留下台阶痕迹。良渚文化特有的浅刻神人符号,除了揭示了神祇崇拜,也悄悄透露了地域信息。
而富有想象力的红山先民,利用更早期装饰用的玉玦,雕琢出犹如哺乳动物胚胎的玉饰,然后慢慢变大变长。相似的玉雕也出现在江南的崧泽文化晚期,并绵延到良渚文化早期。卷曲的长条形身躯,后世相信,就是龙的雏形。
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就大致可以推测出玉器的制作过程。尤其是遗存下来的未完成品,或者为了随葬而制作相对粗放的玉器,会留下不少粗加工痕迹,给现在的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比如这件战汉的片状玉佩,留下了开片、管钻和搜弓的痕迹。
现代学者已经明确地把古玉历史,分为巫玉、王玉和民玉阶段,以公元前4000年和唐宋为两个分界线。而现代电动工具的出现,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都是突飞猛进的工艺改变,认识到玉器的迭代基本是由新工具新材料的出现而划分,电动工具可以列为第三条分界线。
但需要认识到,对于玉石的认识,是从工具开始的。出土的红山玉斧刃部留下砍削痕迹和破碴,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在使用过程中,先民逐渐体会到玉石坚韧而美的特性,从而演化为巫玉,成为祭祀的礼器,演化出成系列,有固定使用规定的礼仪。璧、琮、圭、璋等不一而足。
此后随着社会分化,王权兴起,玉石基本被统治者垄断,朝廷掌握着使用玉器的大权。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祭器和仪仗工具等。
唐宋以降,由于工商业发达,玉器的商品化生产,工商富户置朝廷禁制而不顾,玉器开始用于喜庆、佩戴、文房、鉴赏等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满清结束,彻底结束了帝王玉的历史,民玉进入“全民共享、雅俗共赏”的新时代,并推动其迈进空前繁荣的崭新时代。
这种转变也体现在玉器的纹饰方面。比如早期的玉璧,良渚文化晚期刻画有密码式的符号。到西周流行雕琢龙凤纹饰,东周更分解出云纹和谷纹等,晚期战国时期更增添了两到三层交替雕琢谷纹和龙凤纹的作品。
战国多征伐,也发展了与兵器有关的玉器,比如为了开弓拉伤拇指,配上了“韘”,汉以后逐步丧失扣弦功能,朝向扁平化,装饰化方向发展,演化成现代的板指。此外,镶嵌美玉的宝剑也是男性贵族的必要装备,春秋出现剑首装饰,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四种玉剑饰的定制,曾作为天子的国礼,赠送给匈奴可汗。
自南北朝经隋、唐、五代到宋,玉器许多以写实的人物、花鸟为纹样,迥异昔日神秘玄想的气息。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更细微,细节营造更精微。和宋并立的少数民族证券,辽、金、元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描绘生动活泼,极富气息。
发展到明清,由于回疆纳入版图,玉材大量输入内地。众所周知乾隆好古爱玉,下必甚焉。玉器制作空前繁荣,就技巧而言,集前朝之大成。无论是贵族玩具,还是民间文人风格,都是造型优美,典雅细腻,工艺也攀上高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