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2015年六月,我一直在为要不要提前离开济南踌躇不已。毫无疑问,我的大学时光就此玩完了。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我都在为了准备毕业论文而深感焦灼,四年的时间就这么不动声色地流淌过去,总是要有一件事情来证明你没有虚度时光。尽管我已经竭尽所能地去完成学生生涯里的最后一个任务,我还是没能避免将毕业论文写得狗屁不通。毕业答辩无非是一个过场,当你补考完最后一科挂掉的科目时,你就已经彻底解放了。
很难去猜测为什么人们在提到毕业这个词时都要用解放来替代,因为现在回过头去看,没有比学生时代更为轻松自在的时光了。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里面过度出来,应该让人深感遗憾而不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所以在济南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历经太多悲伤的事故,也几乎很少去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灼,似乎你读了一个大学,光明的未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就像高中时候拿到每一次月考的成绩,你的每一次奋笔疾书都注定了你将毫无疑问地进入大学的象牙塔。如果未来远未到来,我们就无法去模拟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来让自己在遭遇现实之后应付自如。大学的我从未想过去什么样的地方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如同我在四年之前的那个夏天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济南的街头。命运很多极为关键的偶然,就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拐点。四年之前我的老师不无建设性地用笔在我的志愿表上划了一道,于是一纸通知书将我召唤到济南;四年之后,一场校园招聘云淡风轻地抛出一纸合同,我只好满心欢喜地在右下角签上我的名字,于是在八月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重庆人群熙攘的火车站。
一切看似偶然的命运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人生。人之于命运的际遇,就好比互相啮合的齿轮,即使是错位的啮合,也是一种积久而成和积重难返,无法去修正。而且人生的道路虽有万千的可能,但是最终走出来的路只有一条,我们不能毫无参照地去评判人生的对错,甚至连假设的机会都没有。
离开济南的那个早晨,校园里平静如常没有人来人往,我在火车上了才发短信告诉几个要好的朋友,我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短暂停留的城市,就像一只候鸟,我要飞回南方。因为只有南方,才是我心心念念的归巢。
回南方两个月后从贵阳出发,经过十个小时的颠簸,我拉着行李箱混迹在从火车上走下来的人群中。重庆火车站就像贵阳火车站一样凌乱不堪,好像傍山而建的城市,总也腾挪不出一块平整宽广的地皮来建一个让人感觉良好的火车站。八月的重庆温热如火,走出火车站一股强烈的热浪扑面袭来,加之初来乍到人生地殊,瞬间汗水淋漓。我一时之间不知道去往何处,在报摊买了一张市区地图查看公交线路,然后打电话给一个来之前素未谋面的同事,希望可以暂时在他那里借宿一晚。第二天就着手找房子,很显然我在事先将一切想象得过于简单。
一个人在一座城市漂泊无依,唯有小心谨慎,对每一个人都保持热情。一个人初次涉足一个座城市,他的所有姿态都好像是为了讨好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我从未尝试过那样客气而又和气地与人谈话,尽量维持谦卑的态度,尽量对每一个人高看一头。因为陌生,所以畏惧,因此在遭遇之前就已经缴械投降。我之所以来重庆,无非是想要从这里讨要一点什么,直白地讲,是为了讨生活。既然有求于此地,就不得不谦逊温和。我无端的闯入就像是滴水归大海,一个人融入一座四百万人的城市,这个人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于我个人而言,我毕竟来到重庆了,又一次辗转他乡,心中已经没有太多的新奇和热情。
几番周折,房子总算租了下来,虽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好歹生活已经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在工作日上班下班,在不上班的时间里无所事事。山城自是无亲故,同学少年成旧人。至少对于只身赴渝的我而言,这是再贴切不过的写照。很多个夜晚我站在楼顶,站在楼顶总是给人一种很苍莽的错愕感,你仰面看着浩瀚的天空,你俯身看着游走的人群,不知终归何处。
我对于重庆,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漫步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我已经学会了自然而得体地行走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群中,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会对我微笑着打招呼,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这让我感到孤寂,重庆没有同学朋友,没有回忆,没有牵挂,没有欢乐,更没有为之下泪的人事,它就像一个冷漠冰冷的路人,让人不觉得眷恋,也自然不会因之而产生太多的悲喜。难以预料未来我将去往何处,或者也就长留此地,不复辗转,无论我在这样的城市里停留多久,或者就将在此了却一生,我也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外乡人。
在下班归来的路上看天看云,也曾经站在嘉陵江畔看山看水,整整一年,冬去春又来,时光飞逝如流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大街上同样人潮涌动,车辆川流不息,街灯在每一个夜晚千篇一律地被点亮,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叠着。没有突然的惊喜,也没有无故的悲伤,然而让我深感失落的是,在一座城市浑水摸鱼,总是抓不住一点可以觉得安慰的东西。
一年,我做过的事情,我走过的道路,我喝过的茶,我读过的书,我写下的字,我见过的人,构成了我全部的生活。在重庆这片依然陌生同样温热的土地上,也许我应该种下一点什么,如此,在我若干年后回想起来,才能在回忆里获取一点温暖的寄托。
余华这样写北京——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居住在北京,我与这座城市若即若离,我想看到它的时候,就打开窗户,或者走上街头;我不想看到它的时候,我就闭门不出。我不要求北京应该怎么样,这座城市也不要求我。我对于北京,只是一个逗留很久还没有离去的游客;北京对于我,就像前面说的,是一座别人的城市。
无论济南还是重庆,也同样是别人的城市。因为两个地方,都没有一个我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