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教即是学——读《教学勇气》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404人  蒲公英xy

一、教学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这件事并不比消防队员、极限运动员需要的勇气少。

这是工作的第一年,常常在上了一节课以后,我塌陷在座椅上,挫败感袭来,垂头丧气。表现最明显的是这学期得公开课。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在另一个班提前上了一次。我感觉到,自己,学生,还有教学内容之间都是隔着的,不知道天气热还是着急,上课时汗水流着。问题下去,激不起半点涟漪。我真的承认自己还年轻,没有经验,但是我还是希望花了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后,能够收到效果。但上下来备课时的信心完全烟消云散,留给我的是深深地挫败感。——2013年工作笔记

让我对本书感兴趣的原因就在于作为一个从教三十年的老师,作者承认自己:

“我既恼怒于某些学生,又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P9

我钦佩作者的坦诚,看过太多教学名师的著作,给我展示的是他们课堂的光鲜亮丽,自信成功。当我读到作者这句话的时候,几乎是热泪盈眶,原来这种挫败感不止我一个人有,原来这种挫败感不止是因为我年轻。

每每此时,我会收到许多安慰:

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不够勤奋,我们已经无法通过教育改变,这不是你的原因。

这就是一份工作,下了班就忘掉它。

可是,生活中的学生机灵活泼。

可是,那些不眠的晚上,我常常想起,教室里的一个个面孔。

如果我接受了这样的安慰,如果我失去了这些恐惧,我发现自己不过是冷冰冰的机械,教着冷冰冰的语文。迫使生命与职业分离,是我看到大多数老师最终走向平庸的原因。

所以有道貌岸然,装腔作势。说出那些并不真诚,并不相信的道理。

二、承认自己的恐惧是接近勇气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学习与自我疏离的技艺,学会过一种分裂的生活的本事。P32”但永远逃避不了自己,“外部加诸你的惩罚绝对不会比你加诸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重。”p164

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沉默不语,恐惧在那里。当学生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回答我,我无法回答时,恐惧在那里。当我看见学生困惑的眼神而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的时候,恐惧在那里。如果我们变得冷漠,变得麻木,变得无视,我们以厚重的盔甲保护起自己,我们其实是怯懦的,因为我们选择了逃避。

只有直面恐惧,承认我们害怕,才开始推动我们学习与思考。所有伟大的精神传统都起源于这样的努力:克服恐惧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恐惧不会消失,我们只能消除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而学习是唯一途径。

三、真理共同体才是那个让我们着迷的中心

“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的事物进行永恒的对话。”P96

我们对真理的认识误区在于,认为专家才是那个纯粹真理的掌握者。但是我们忽视了千万年来,真理一直在被不断推翻,重新发现的过程中。我曾经以这样的认知去构建我的教学,教师才是那个绝对权威掌握者(天知道一个年轻老师哪里来的自信),所以但凡被挑战,或者自认为的被挑衅,我内心都会有愤怒。其实包括我们所谓班主任工作,军事化管理,正是树立权威,只允许服从,而不能反驳。而有些很有个性的孩子,是很厌恶此种教育方式的。所以就会与老师产生冲突。有的老师教的办法,便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有时候,这的确是奏效的。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与一个对峙的老师亲近,也并不是所有老师和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建立亲密关系,以情感的筹码来维持自己的管理和教学。

真理是否是只在少数权威的手里?

而后教育改革,包括我在大学所学的语文教育学教导我们,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有的课程甚至以一堂课老师讲了多少分钟,留给学生多少分钟去评判一个教师。这也令我困惑,我承认学生敢说能说是学习的表现。但是回顾我所热爱的课堂,比如我上大学时候明清文学的何宗美老师,他讲《红楼梦》版本的时候,也滔滔不绝,把他所珍藏的《脂砚斋评本》传递给我们看,便让我心灵受到了激荡,这个爱读书的老师,至今有句话还在我脑海盘旋——书籍是一个有血缘的家族,当你开始认识一个成员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还有许多人等你去认识去结交。他对文学的探索,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影响着我自主探索。也许,学习不一定非是显性的互动。

直到我看见这幅图,我才知道,我们的课堂到底要以什么为中心。

不是老师,不是学生,而是千万年来,我们对真理的热爱,和发现真理的惊喜。上周我们讲了杜甫,是我的学生读冯至,读西川的诗歌时,帮我一步步认识杜甫究竟为何成为诗圣的?是他们困惑:杜甫为何穿着一件圣者的破衣裳,为何还能闪烁着光芒时的表情。让我们共同抵达杜甫心灵深处,圣为何物?——对一个具体生命的关怀。

四、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教师

“在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为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地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都能听到和理解,而不是仅仅借助教师的声音说出真理。”P112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离作者所说的探索真理为主体的教师标准还很远,比如他说要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而非填鸭,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在上课中自我陶醉。要让他们直面主体,彼此和自己,但是我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教会我的学生与主体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他人对话,有时候他们连倾听都没有学会。要给学生提供在他们最近发展区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有自信的思考,尝到探索真理的惊喜。但是有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没办法顾及每一个孩子的水平。我要让他们课后还要主动学习,但是我被告知没有时间。真理有多深邃,生活就有多混乱和复杂。

不过,我依然有信仰,我信仰语文的力量。我个人的受益在于,他让我在独处的时候充盈,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自信,他让我与那么多向上的灵魂对话,让我在一方书桌上成为自己的君王,我感受到自我主宰的喜悦。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我相信孩子们并不会拒绝能让生命沸腾的火焰。像依赖语文一样我依赖着我的学生,这样的生命没有逃避,没有远离,这样的生命坠落的时候掷地有声。

五、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不,我唯一疲惫的是,我对屈服感到厌倦。”P162

这是本书列举的罗莎·帕克斯决定,当她坐在公交车白人位置上时,不是因为她真的疲惫不堪。

当我们屈从于恐惧,它就会把我们按进战战兢兢的深渊,当我们屈从于冷漠,它就会把我们封入冷冷的冰棺,当我们屈从于体制,它就会把我们束缚在一条锁链。

也许你也有过冲动,想要去改变,但是最后不过被生活的洪水淹没掉这心中的小小火焰。那些孤军奋战的悲壮,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但是至少我们不再与自己分离,我能给自己一个真实的拥抱。

我还记得课上给学生读陈丹青编撰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那成为了大部分学生比较期待课前五分钟,听希腊神话时,他们发出好奇的感叹,并期待你继续下一章。伟大事物是有魅力,而默默的一点点改变,总能取得一点点欣慰。

如果你还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便有了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支撑你在漫漫黑夜中行径时的徘徊和怀疑,也能寻找到让你所信仰的更加有序和繁荣,成为一种变革的手段作用于你想改变的,走向公众。至于当有一天它不幸又成为了某个体制,便需要你回顾此时的过程。

六、结语

“伤心的最大的益处,梅林回答说......是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这是绝对灵验的。你可能衰老到全身在颤抖,

你可能彻夜不眠,静听你紊乱失调的脉络......

你可能看到你周围的世界被邪恶的疯子蹂躏得面目全非,

也可能得知你的荣耀被更卑劣污浊的小人践踏在阴沟里。

只有一样东西可对付它——学。

学习为何人世如此沧桑,学习什么令它变迁。

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也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

学习这东西最适合你。”

教,即是学。

学会认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一生迷恋着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