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623-0705家庭育儿宝典+朋友圈思考
三四岁的孩子,就 记事儿了
孩子记事,一般是说孩子能回忆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事记,这叫自传体记忆。
有研究者提出,自传体记忆在3-4岁左右开始发展。
孩子一开始记住的事情,都比较具体,他们可能会说「那天我穿着红色裤子去的公园」。
如果孩子有机会与其他人讨论某个活动,孩子构建记忆的能力就会增强。给你两个建议,帮助孩子增强构建记忆能力。
- 趁着新鲜跟孩子聊天。
白天出去玩,当天的晚上或出门玩完回家的路上,回忆越新鲜,孩子记得越多。
为什么我要强调出去玩之后聊,是因为发展自传体记忆应该尽量以新奇的事件为主题,而不是日常总是重复的事。
- 问题要具体
多问一些「W」问题,就是英语里以字母W开头的词:Who、What、 Where、When、Why等。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人
有什么东西,在哪里,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如果孩子记不清楚,你可以提示一下,前提是你跟孩子有共同的经历,你们是一起出去玩的。
孩子们是在各种游戏中发展语言、构筑知识、练习社会技能、发展创造力促进身体发展。
科学家发现,在儿童时期,游戏活动对大脑的发育,对之后的人体机能,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句话来说,孩子要在玩中学习和成长。
举个典型的例子,我经常和孩子玩假装游戏,有些也叫「过家家游戏」
一个人扮演售货员,另一个人扮演顾客,拿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塑料蔬菜和水果来玩购买游戏。一个人问:「这苹果多少钱一个?我买两个。」另一个人回答:「4块钱一个,来,给你」。用家里的卡片或扑克牌当钱,当他手上「钱」用完了的时候,我会提醒他去挣钱,或者通过「二维码」付款……
就在这看起来幼稚的游戏里,孩子们表演他们所理解的社会角色,还要学会问价格练习沟通能力,甚至得学会找钱,要用到数学能力。
孩子暴露在丰富的空间词汇中,
他更会关注周围的空间位置信息,
他对空间的理解也更深。
平时要有意地跟孩子强调一些方位词,
比如问她:
「宝宝,能不能帮我把地上那本书放到桌子上的右边啊?」
「能不能帮我把袋子里面的蔬菜,拿到橱柜中间的大抽屉里面?」
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也会有意地引导她注意一下方向:
「宝宝你看超市在家的右边,幼儿园在家的左边」
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
只是包含了像是「上下」「里外」「左右」这些空间词,
但是孩子们靠着这些场景中的词语线索,
就能去推理 「上」的相反方向是「下」,
它们在三维空间里是竖直的这种对应关系,
孩子的思维一下子立体了起来。
给孩子树立一个专注的榜样
对孩子能不能集中注意力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家长能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专注的榜样。
其实孩子最爱模仿大人了,他的行为模式受你的影响非常大。
你就算做到了之前说的,孩子做作业,你不打搅他,但是你在干吗呢?
你坐在他旁边玩手机,一会儿刷刷微信,一会儿看看视频,一会儿玩玩小游戏。
孩子是会注意到你的,「妈妈/爸爸 虽然是身体坐下来,但心一直没坐下来,那我干嘛要一直坐得住呢?」
如果看到你坐立不安,因为孩子会学大人的行为模式,所以,怎么让孩子变得专注呢?就是你也尽量变成一个专注的人!而不是孩子在专注,你在旁边表演不专注。
所以,育儿先育己。
帮孩子拆解任务,分成小目标来练。
人脑有一个特点,它同时操控的信息量有限,你把复杂的任务切成块,反复练习练到自动化,就容易把复杂信息储存住。
比如一首钢琴曲,孩子练了很久都练不好,产生了畏难情绪,看上去这任务是在他的恐慌区。
这时,你可以帮助他把这首复杂的钢琴曲拆成更小的任务,让任务落到孩子的学习区。
可以先练左手,再练右手,分别熟悉之后再合手;
合手的过程中,如果在哪个地方老卡売,就多反复练习这一个段落,直练到能不假思索地动手指弹完这句。
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不会弹这首曲子,而只是在一个地方卡住了,只要解决这问题就好了,他就有了信心,愿意练习。
如果孩子真的练一首曲子遇到很大的困难,那么你也可以跟老师商量,看看能否先換个曲子,调整一下难度。
当然,如果你发现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那么也要商量把难度调高。
总之记住,去学习区练习,而不是在恐慌区。
孩子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更有优势
如果总的练习时间一定的话,把练习分散开来,分成多次练习,效果更好。
比如一首曲子,你一周练一次,一次练一整天,
就不如一周内每天练一次,一次半小时。
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记忆。
分散练习还有一个好处是,
孩子有反思的空间,
回味昨天可能哪里不对,
今天我换个方法试试看。
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优势,是脑科学被反复证明的铁律,它和人的记忆系统的特点有关。
县级城市洞察(中)
001 互联网广告在 1-2 线城市,饱和了。线下广告就没有市场了吗?不是的,在 18 线城市,你能随意看到,开业的腰鼓队、传单、横幅、海报。因为他们更多是做熟人生意、更相信体验、更相信口口相传。之前他们无需广告,现在为啥需要了,因为品牌出现了。
002 连锁品牌在 1-2 线城市饱和,而县城市场,很多人做一辈子生意就没有品牌的意识,现在很多巨头看上了,纷纷下沉。传统广告也就排上了用场。连锁只是一种方式,更多的是以加盟的方式出现。品牌化的上半场是进攻1-2线城市的话,品牌化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003 以家庭为单位,小轿车保有量是饱和的,二手车市场就孵化出来了,一线城市打完,必然会进军县级城市。
004 在县级城市最快的交通工具是电瓶车,而不是小轿车,他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电瓶车、摩托车。中国的 1 线城市多,还是县级城市多?,肯定县级城市多呀,一线城市就那么几个,算下这个账吧,市场需求量,电瓶车与小轿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而且电瓶车平均每 2 年需要换新。更没想到的是,电瓶车的使用者圈里面也形成了鄙视链,而这个鄙视链,大城市的人根本看不懂。新能源汽车对于他们还是太遥远了。
005 在拼多多搜索电瓶车,500~800元的新车特别多。而且销量吓人,几乎没有一个差评,基本都是带图的好评,从图片的背景看,他们大多分布在18线城市。
县级城市洞察(上)
001 智能化会越来越普及,机械重复性工种的工作时长会大幅度缩减,他们会剩余出很多不工作的时间。但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值钱,他们不关心世界,只关心当下舒适的过完一生。
002 他们不看新闻,他们觉得世界发生的事情,和自己无关。他们会看虚构小说,有些人 1 年花费在购买虚构类电子书上面的费用高达 3k 多。看小说可以消磨不工作的时间。
003 买手机一定买送流量的,免费看优酷视频、腾讯视频这种。追剧可以消磨不工作的时间。
004 不逛淘宝、京东、苏宁、网易严选。在拼多多买 5 元的口红,过的很舒适。这类口红月销10w+。另外微信+拼多多基本是他们对互联网认知的全部。
005 随着农转非的推进,人口流失很严重,剩下的大多都是老人。曾经「职业的农民」少了,大面积的耕地,被大企业承包,机械化运作。这样的替代,还会在全国范围范围扩展。
总是希望自己能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去做。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年代,你很快就会被扔在后头,完全没有机会。
到今天,各种红利都在消失,连人口红利都在逐渐地消失。机会太多,投机者不够用了,傻子也不够用了。
但是,机会少的时候,那就需要你有洞察力、判断力了。
今天很少有互联网公司敢像当初那样公开地声称,甚至带有炫耀性地声称自己是没有战略的,自己是先开枪再瞄准,边跑边换衣服,等等。
这一套说辞现在都没有了。
原因就是今天的机会是真正的好机会,坏消息都是踏着猫步来的。你不可能凭一种常识和本能就能发现机会了。
不是所有靠客户吃饭的企业都是痴迷客户的。
就像不是所有上学的人都喜欢上学,更不是所有上学的人都痴迷于上学。
你知道客户的重要性,你也关注了客户,不等于你痴迷客户,你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任务。
就像照顾孩子,母亲照顾孩子,和幼儿园阿姨照顾孩子,或者是儿童乐园的工作人员照顾孩子,照顾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痴迷是更接近于母亲对孩子的照顾程度。
作为解决方案的产品,从来不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
比如对人来说,通信和交通的需求是永恒的,通信和交通的手段和产品却是永远变化的。 人类从主要靠吼和走,发展到用手机、乘飞机,是万变的技术与基本不变的需求化合成不同的产品。
从「本末未」框架来看,没变的是本,变化的是末,进化的是未。
祭品效应
什么叫祭品? 就是古时候人跟老天沟通的时候, 要摆上一个祭品。 这个祭品一般来说都是相当昂贵的, 越昂贵,代价越高,越表明你的诚意。
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往往是用祭品的方式建立信用, 包括送礼, 很多人以为礼品是一个简单的利益输送, 其实不是。
好的礼品, 在某种程度上是献给对方的祭品, 或者是投名状。 由于对方在祭品里看到显而易见的代价, 所以,他能够很快地跟你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在一个圈子里, 你要建立一种信任, 就必须要有类似祭品式的东西。
祭品就是超越利益, 通过自我牺牲获得信任感。 利他原则就是祭品式的东西。
临时聚集更像是耍猴经济。
在一个地方站了很多很多的人,往前一看,原来有人在那儿要猴,这个地方并不是大家每天固定都来,只是因为有人在这儿要猴,大家就挤在这儿,如果明天没人在这儿要猴,这个地方就没人了。
有些视频网站能够把很多人聚集起来,可能就是因为一部热播电视剧。如果这个电视剧一播完,大家就作鸟兽散了。
这样的商业模式,如何才能持续,那就得不停的去耍猴的人。
并没有社群文化,把大家集聚起来,最良性的发展应该是,耍猴的人走了,大家都爱上了猴,大家集聚在一起,讨论、交流。
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自己的孩子、配偶在泡B站,
但是,你听说过有人在泡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吗?
好像没听说过。因为它们很难形成这种持续的,
能够形成密切互动彼此之间形成黏性的社区,
因为他们都是耍猴经济。
转移支付补偿
电影通过团购、补贴等方式不赚钱,
主要的盈利来源是爆米花和冰淇淋。
这样那些不怎么看电影的人也去了电影院
研究人员发现,
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婴儿,
他们的空间认知分数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