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外一回:天柱灵境山 佛光见通途
三藏师徒过了通天河,又行数日,遥见一山云雾环绕,高不见顶。三藏坐于马上不觉一惊,忙唤徒弟:“悟空。却有大山横在眼前,如何行得?”
行者闻言,定身观瞧,谓三藏道:“师傅莫慌,待俺老孙打探一番。”
“八戒,悟净,保护好师傅。老孙去去便来。”好大圣,言语间已跃上云头,往那云雾深处飞去。须臾,穿破深云浓雾,才及山腰。大圣登云直上,果见山尖直抵天际,似擎天一柱。
“哦?此山莫不是撑天的柱子?”行者暗自思忖,遂按压云头,往那山脚观瞧。只见山路崎岖,却只有一条小道绵延向上,竟别无他路。行者越看越发伤悲,不觉感叹道:“咳!我那苦命的师傅呀。且不说山中有无妖精作怪,单是要过此山,若我弟子三个并那白马,也只多片刻而已。只你那肉身凡胎,倘要翻越,得费多少时日呀!”
行者感叹间,忽见山脚下有一村镇若隐若现,不觉大喜。乃引云而至,果见村落交错,说不得也有几十户人家。行者疾回,牵了白马,与三藏道:“造化了,造化了。原看此处荒凉,不想有处村镇隐匿其中,正好可以借宿呢。”
三藏闻言,也是大喜。师徒径往村镇而去。
不多时,见村口立一石碑,曰:榕树村。师徒选了一户高门大院停住,八戒即欲叩门却被长老止住,曰:“切莫惊到人家。”行者跳上前将八戒扯回,抢在长老之前自去叫门。大门应声而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者,见行者大惊,却不躲藏反而拉行者急往门内,曰:“哪里的游魂?怎敢白日里就出来?若被大王知晓,定除了你的名头。快往老汉家避避了罢。”
大圣闻言,扯住老者仔细观瞧,并不见有妖气,乃问曰:“这老汉,眼神儿忒不济,识不得好人。适才所言,倒是为何?”
“啊?”老者方知是认错了人,慌忙躲避。三藏忙上前施礼道:“阿弥陀佛。老人家莫慌,我等乃是南部瞻洲奉唐王差遣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奈何天色渐晚,欲借贵府借宿一晚,还望行个方便。”
老者观三藏面善,方得心安。将师徒一众揽让院中,关了院门。方才还礼道:“长老啊,请屋内歇息,待老汉唤人备粗茶来。”
“不忙,不忙。”行者摆手,欲唤老者问话。八戒拦住行者,先对老者施礼道:“哎,有劳,有劳。快去,快去吧。”又对行者道:“哎哟哥啊,我老猪早已腹中饥饿,你,你还不忙什么呀!”
“去!呆子。”行者对众人道:“你却不知,方才我叫门时,那老头儿错将我当成游魂野鬼,他却不害怕,反而叫我他家中躲避,想是其中必有缘故呢。况老孙刚刚探山而归,不曾告知你们,此山堪比那擎天一柱,可是翻不得过不得呀。”
“啊?这便如何是好?”三藏急切道。行者慰长老道:“哎,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妨事,不妨事。待那老头儿来时,可咨之以事。”说话间,老者挑帘而入,向众僧道:“各位长老,请用茶。”
“多谢,多谢。”行者端一杯茶,只闻了一闻便放下,问老者道:“老人家。适才当我是游魂,却是为何?”
“长老原是不知。我这村庄正西,有一座山,名唤天柱山。山下有万年密林,林中有通幽灵境,可谓鬼府丰都呀。那城中有一善王,庇佑孤魂野鬼,不被鬼差锁拿。又教它丰衣足食,与人为善,不得食人吓人。开鬼市,与那天柱山东西近邻互通有无,童叟无欺。若有违背,定从城下除名,不得超生。”
“噢?俺老孙观那天柱山高耸擎天,那山西之人如何赴得鬼市?”
老者道:“原是不必翻山越岭,那通幽灵境在山下直贯东西呢。”
“噢?”行者眼睛闪出光来,与那三藏一齐问道:“愿闻其详。”
老者道:“我等人家在此春种秋收,凡有需求互通有无的,或往那鬼市交易,或穿过鬼市往那山西之城行走。但有一点,这鬼市道路,只有人行得,似那妖魔鬼怪,游神散仙皆不得过。个中缘由,委实不知。”
师徒四人道谢,又闲话些东西,略吃些茶饭,便安歇了。当夜无话,待天放亮,便辞别主人,继续西去。
及至天柱山下,果如老者所言,林深叶茂真一片广阔森林。那通幽灵境入口即在一棵大榕树下,甚是隐蔽。行者与三藏道:“师父,若那老者所言,你当独自通过那灵境鬼市。我与八戒、悟净,引白马担行李在山西出口等你可好?”
“悟空!那鬼市却是游魂野鬼,为师一人怎走得?”三藏汗如雨下。悟净亦道:“是啊,大师兄。师父何曾经此情境,如何使得?”
“哎!不妨事,不妨事。果如老者所言,只是路过,不言不语,不顾不盼,两不相扰,料定无妨。”
“徒弟呀,为师实难走得。不若我等循山路去吧?”
“师父差矣。且不说这深山有无妖怪,岂不闻山中十日,世上千年?若从山中过,少说也得月余,到那时说不得你那唐王早已驾鹤,等不得你取了经回去呢。”行者见师父沉思不定,寻了八戒,又道:“若不然,着八戒变化个凡人,与师父同往,有个照应如何?”
三藏闻言大喜,连声称善。岂知八戒连连后退,攀行者道:“师父呀,那猴子害你咧。我变化不如他,神通不及他。定是他怕野鬼害了师父,坏了他的名头,才故意叫我跟着你去,他倒落个干净。到你我魂归地府,他分了行李好去花果山继续为王,逍遥自在哩。”
“去!呆子又在胡说。”行者揪住八戒耳朵甩在一旁,对三藏道:“师父莫要信他。稍后我变作一只火焰虫,你只管跟着我,不要言语,我们过了那鬼市便是。八戒守在入口,以备策应。沙师弟引白马驮着行李在出口等候。如此便好。”
师徒依行者之计,各尊安排,准备妥当。行者化作火焰虫,不疾不徐飞在三藏前头。三藏弃马,只擎锡杖,跟在行者之后进了密林。
却说行者和三藏,自入了林,便不见天日,全仗着过往路人火把照路。行了半盏茶的工夫,眼前现出城门木桥,曰:灵境丰都。
大圣引三藏踏上木桥,进入灵境。大圣偷眼观瞧,只见来往熙攘,人鬼皆无怨气,虽是殊途,却相安甚善。一入街道,三藏默念心经,目不斜视,紧随火焰虫。行到鬼市中时,不防有两个孩童奔跑嬉闹,不慎跌倒在长老面前。长老一惊,放眼望时动了心念,锡杖晃动,在地面上撑了一下。并不曾有言语,也不似顾左右。然而那锡杖本是佛门宝贝,一瞬间佛光四射,却着实晃了鬼市,惊了灵境。
霎时间,一声响,丰都二门紧闭。一阵阴风吹过,四周声光全无,师徒二人被困城中。行者急忙现了原形,挫一根毫毛变出一盏气死风灯,照亮四周。却见身边早不是什么丰都鬼市,不知身处哪里。
大圣心急,却不好埋怨。只取出金箍棒大喝一声,向下砸去,却不曾崩出一点火花。大圣四下试探,方知是不生不灭、无雨无风、无寒无暑、无日无月,众相皆无之地。
大圣无奈,只好据实相告。又请三藏盘坐念那静心咒,自取下三根救命的毫毛化作三个行者,俱是三头六臂,保护在三藏周围。自身元神出窍,出了丰都与八戒悟净商量解救之事。
八戒闻言,却又要回高老庄,被行者一顿怒骂,方才罢了。行者仍着八戒悟净各守一处,自念咒语唤出山神土地。
山神土地诚惶诚恐拜见大圣。大圣心急,并不戏弄,直言问事。不料山神只道是天柱山半腰之神,山脚事却不知。土地只道管山东山西,通幽灵境不归他管。大圣气恼,径往别处行走去了。
你道是大圣何往?却是真幽冥地府也。见十殿阎罗,备述前事。不料阎君亦不知情,言从未有西方分殿。崔判官听闻是孤魂野鬼,惧怕大圣气恼,乃荐天师钟馗,赴那通幽灵境相助。
钟馗到那灵境,只是游魂匿城中,野鬼不敢出,却救不得三藏。行者只好委其震慑,自往别处求助。
你道行者何往?南天门直奔凌霄。天师守将俱不能拦,乃随之进入大殿。行者向上唱了一个喏,即请玉帝解那通幽灵境之困。玉帝着左右询之,道出灵境前世今生。原是万年榕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吸日月精华,自成精怪。却不害人,只遮云蔽日,引得游魂野鬼攀附。久而为城,脱天地,出五行,不入三界,自成灵境。
“啊,原来是一棵老榕树成精呀。”行者思忖道:“想从前也遇得树精,被俺老孙掘其根也便罢了。只是这次师父还被困在城里,便不好使强。还是请玉帝遣贤能降了它吧?”
玉帝唤左右道:“哪位爱卿可助唐僧啊?”
这时一灵官出班向上奏曰:“启奏陛下,那天柱山下自成通幽灵境,已不伏三界所管。大圣或往南海、西天,菩萨、佛祖处求问,方得善法。”
玉帝点头,对行者道:“孙悟空,你可听得了?”
行者道:“听得,听得。既如此,俺老孙去也。”
你道悟空何往?南海紫竹林。悟空才收祥云,便见善财童子闪出问曰:“大圣何来?”悟空直闯道:“见那观音菩萨哩。”
拜见菩萨,悟空道:“菩萨,我师徒过那天柱山,途经幽灵境,被困丰都城。还望菩萨搭救。”
“你且道来。”菩萨详询或往,笑答曰:“既由佛光起,便由佛光解。你原不必大费周章,只教金蝉子披我那锦斓袈裟,得过灵境矣。”
悟空施礼道:“如此,多谢菩萨。不知可请善财童子同往?”
菩萨道:“意欲何为?”
悟空道:“那灵境俺的金箍棒打不动。待救出师父及俺真身后,可着善财童子放那三味真火,烧它个三天三夜,永绝后患。”
菩萨唤指悟空道:“你这猢狲,心地委实不善。那通幽境不曾害你师徒,处处与人为善,不当有灭顶之灾。莫再多言,快去救你师父吧。”
悟空遂拜别菩萨,驾筋斗云见八戒悟净,取了锦斓袈裟披在自身,将元神归位。与那三藏尽述过往,教他身着锦斓袈裟。说也怪,那长老一着袈裟,即佛光万道。所有地牢障眼尽皆褪去,无论游魂野鬼榕树老王俱隐不见。连那以往误入灵境被困的游神散仙,也一并解救出来。
出得灵境,已是天柱山西。游神散仙千恩万谢不提,三藏自是转身拜谢老榕树道:“阿弥陀佛。本是贫僧叨扰,多谢借路。”
八戒,悟净俱来相贺。师徒自然向西,往那不知何城何国去了。
本期对应的关键词分别为:森林、幽灵、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