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2019-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八万

三个孩子的不同命运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出路》,导演用6年时间跟拍了3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在社会上的挣扎。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面前,孩子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思想观念、资金基础等等。

纪录片的三个主人公分别是马百娟、徐佳和袁晗寒(从左至右)。

马百娟生长在甘肃农村,父亲60岁,人老身衰,母亲有智力障碍,家里还有一个14岁的哥哥,早早便辍学外出打工,2008年这个家庭全年开销不超过50块钱。

马百娟最大的梦想是“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然而现实却是,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里,家人只相信“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书多少念一点,够用就行了。”以至于马百娟在她15岁时便终止了学业。

19岁的徐佳,是湖北咸宁的一名高考复读生,09年接受拍摄的时候,他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三次复读。

徐佳的父母是农民工,在城市中打拼受了很多屈辱,所以拼命工作也要染徐佳读书。在父亲意外去世后他便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誓死要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小地方的孩子们来说,高考或许是唯一一个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前两次考试失利让他对考试充满了恐惧,经常在答题的时候双手颤栗,冷汗直流。最严重时,他甚至想过轻生。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他考得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而17岁就退学的北京女孩袁晗寒,情况则与前两个孩子截然不同:

父母都是北京人,从小就上的是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初中和最好的高中。爸爸从事房地产、妈妈在电视台上班,家境优渥的她,从小就学习钢琴、舞蹈、美术。

即便中途因为成绩不及格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辍学,她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整日窝在家中无所事事,靠电影和闲书打发时刻。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无聊,她决定在南锣鼓巷租一间店面,开个小酒吧。

在她的眼中,人生“不会被饿死就行了,没有人会被饿死”,而她要对抗的,只有孤独。


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出路

影片放映后,在网络引起了广泛发议论,有人说这部片子突出的是“阶层”之间的差距,突破“阶层”是很困难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有的人却认为,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起点不同,但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自己和后代的生活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不需要因为“出身”问题而妄自菲薄。

实际上,Johns Hopkins大学曾主导过一项跟踪记录790个孩子长达多年的生活变迁的项目研究,而在研究中得到结论:

“就整体阶层流动而言,被试儿童中50%的孩子,依旧与父母的处于同一社会阶层。即没有实现阶层的超越或下滑。穷者的后代依然贫穷,富者的子女仍旧富足。

只有33位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现了底层逆袭,在二十多岁时步入了高收入群体。而那些家庭本来就比较富裕的孩子,只有19位在成年后掉入了贫困阶层。”

一个人想要靠自己的努力超越他的环境和出生是很难的,成功的固然有,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某一年的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说过的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里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去年在《最强大脑》上火遍全国的何猷君,从一上节目就备受争议。

因为他父亲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名号实在太响亮,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何猷君参加节目更像是一次作秀。

但别人立马就回应给每个质疑者一记大耳光,短短21秒就夺得了《数字华容道》的第一名,而随后媒体曝光出的何猷君简历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小学时,就连续两年在“世界数学测试”邀请赛中获奖;

连续五年获英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18岁那年,他同时拿到了牛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

年仅21岁的何猷君更是考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金融硕士,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学生。

看完他的经历,你还能说原生家庭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努力么?

的确,个人天赋和努力很重要,你是烂泥谁也扶不起你,但这样的人能有多少?

大多数情况就是,那些天赋和我们相差无几,甚至比我们还优秀的人,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变得更加优秀。

成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传承。


你不努力,没人能给你想要的生活

《出路》的导演曾把袁晗寒的生活剪辑成一个小片段给徐佳看,徐佳则平静的表示,他明白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他也接受这种不公平,在他们的努力下,他的下一代会达到袁晗寒的这种状态。

是啊,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生命的延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阶层的改变或许也是如此。即便此时的你没有一个更好的起点去改变,但努力就会有希望。如果我们一直把没有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那就永远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当然,除了物质条件,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耳濡目染也至关重要。

一个精神层面上有所缺失的人,不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难养育出一个有更广阔的出路的有教养的人。

失败的父母将期许加诸于孩子身上却从不以身作则,优秀的父母求诸于己来感染子女。

马卡连柯说“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教育意义的东西。”你不优秀,如何教育优秀的孩子。

优秀的家庭背景外在于物质条件,内在于家庭氛围,二者缺一不可。

打破那些所谓的成功学,打破这个社会中部分畸形的标准和权力文化带给自己的枷锁。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只有放下世俗的观念,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