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 难得是清欢
《深夜食堂》里说,食物是能量,是治愈,是珍贵,人间的味道叫做烟火气,时光是最昂贵的成本,爱是一切故事中最美的部分。是的。最初我以为,当一道美食被端出来时,散发的袅袅热气,夹杂着酸甜苦辣咸的味道,热烈的涌入鼻腔,这,就当是烟火味了。
自工作后,离家已有年余。去年夏天做出抉择后,我与故乡便横亘了三千余公里的距离。时光将初来乍到的无措与孤单濯洗、沉淀,渐渐将混沌归于沉静,像是在迷途中找到了既有的轨迹,跌跌撞撞中反而更看清灯塔的指引。我适应了海拉尔这座孤寂的边疆小城,在工作之余也能怡然自乐。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一个突降大雪的周六傍晚,黑云翻墨,大雪纷飞,闪烁的霓虹被笼罩在了雪芒中,白日里高耸的电视塔此刻变得目不能及。因为这雪,我难得放慢了回去的脚步,穿着马丁靴缓行在回单位的路上,鞋底与雪花的撞击碰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正值晚饭时分,居民楼林立的二道街,一朵朵伞花下都是扶老携幼的温暖场景。行人手提的青菜在白茫茫的雪中,成了一抹亮眼的绿,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越发显眼。伞下的轻语隐约飘来“宝宝今天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路边的小店时而传出炒菜的声响,居民楼的窗户渐次亮起,发出暖黄的光,一阵阵喧闹的人声裹挟着饭菜的香气,让这寒冷的大雪天似乎都带了些温度。在这个时刻,在我刚在纠结等会是回去泡面,还是去单位吃饭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缺的是什么——是烟火味。
自从离家,我就很少再碰锅碗瓢盆,也再没有围在妈妈身边打下手的机会。租房里没有厨房,每餐吃食堂、吃泡面逐渐成了常态。是啊,只需要往昏黄的小卖部里一钻,就会有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泡面等待我的临幸和遴选,只需要走到单位,就不必沾染油烟,不必洗锅刷碗。行色匆匆的人们涌入饭店、餐馆,在两点一线间节省时间。我习惯了这样的方便快捷,却在此时突然怀念起过往的温情时光,怀念起葱姜入锅时,与热油翻腾出的“滋啦”一响,怀念起八宝粥在火苗的舔舐下“咕嘟咕嘟”的冒泡,怀念起软滑筋道的手擀面在热汤里散发出的麦香,怀念起与爸妈聊着家常围坐包水饺时的欢声笑语……怀念起,这属于厨房,属于家庭的烟火味。一粥一饭,一烟一火,在锅碗瓢盆中调制出生活五味,在灶台上点燃绵延不断的人间烟火。
但,烟火味,何尝只是食物的滋味呢?因为温情的存在,因为烹饪的用心,给千篇一律的食材,赋予了爱的味道。因为爱,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满心欢喜,就像一碗小米粥,将简单的原料熬制到只剩甘甜的滋味。而这温暖的来源,又何止是家人呢,纵使是擦肩而过的人与物,用心去看,去感受,烟火味仍在。
放慢脚步,把视线从手机上移开,生活不仅是同虚无打交道。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在车站,行色匆匆的旅客与斑驳的绿皮火车占据了我绝大部分视线。摩肩接踵的人群,出去进来的火车,是我看得最久的风景。时间久了发现,很多人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工人们几点赶去做工,遛狗买菜的阿婆何时经过铁路道口,在用心之后,他们不再是面目不清的甲乙丙丁。于是,有了相识、偶遇,他们驻足等火车通过放行时,会对我会心一笑,聊几句天气,话几句家常。在人流中看小孩的童真,大人的忙碌,老人的悠闲,下班路上停下来闻闻葱油饼冒出的喷香,看路边老伯提篮里菠菜的翠、萝卜的红。放下行色匆匆,忘记纷繁思绪,仔细体会小镇生活的气息,就会感到无论在哪里,都别有一番厚重踏实。
烟火味,是人生百态,也是人生百味。它萦绕在繁华的都市,在《清明上河图》的精美画卷上呈徐徐现;它跃于文人笔下,在世人口中流传。“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它是张爱玲独爱的市井生活,是老上海伴她入眠的电车叮铃。它在别处,也在此处。是在家时的亲人的声声叮嘱,是离家时所见的每一个温暖笑靥,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宁静满足。
把喧嚣融进光阴,把喜乐珍藏品味,用心咀嚼生活的味道,有一点苦,有更多的甜,有一点烟火味,有满满的幸福感。愿你历尽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不忘给自己多一点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