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葛朗台老计
老计是姐从我这听了老缺的故事之后,跟我讲述的一个和老缺雷同但不类似的人物。
老计是一名乡镇干部,老婆也是一枚公职人员。拋下他老婆的收入不算,光他一年的工资加上七七八八的奖金,不少于十万,按道理,这种人家小日子理应要比一般人过得颇实。从家庭条件出发,在老计身上也找不出‘抠门’的原生借口。
可老计呢,反其道而行之,行事作风,与其身份地位大相径庭,让人大开眼界。
老计是如何对‘抠’这门功课下尽功夫的呢?还是得从基本的衣食住行说起。
首先,老计常年不需要买新衣服,早些年,单位一年四季发制服,一季发两套,两套轮流换洗。后来,单位不发制服了,老计一如既往穿旧制服,毫无悬念一直穿到退休。
有个工作罩着,穿旧点的工作服自是无可非议,在吃的方面老计可谓劳心费力安排得滴水不漏。乡政府有食堂,常年提供早、中、晚餐,同事们一般最多在单位用中餐。老计不同,不单自已的一日三餐在单位食堂就地解决,还要把饭菜打包,解决他全家人的一日三餐。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计有两儿子两儿媳,均受过高等教育,并且都已在福州买房买车。但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时,在吃饭问题上,意见获得高度统一,经常是家里不开伙,一大家人坐等老计从单位打包回家。解决完一家人的温饱后,老计还得从家返回食堂捎上剩饭剩菜继续解决他家饲养的鸡鸭鹅们的伙食。不单吃饭问题如此,老计一家人的喝水问题也如此。有次,一个新来的同事不知内情,直呼单位的纯净水用得贼快。后来一打听才知,老计通常从下午开始,把单位的纯净水一壶壶烧开,然后等水一壶壶变凉,然后再一瓶瓶倒入他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空瓶。日复一日,老计不厌其烦,每日把烧水工作进行到底。
老计的家,离乡政府很近,来回约一盏烟的功夫,因此也为他从单位运输东西提供了便利。有去过他家的人说,为了节约用电,老计煞费苦心,活学活用古代"凿壁借光”的精神,两间房愣被他在墙中间凿个洞装了个瓦数不高的灯泡,真正实现了一灯照两房的目的。
但老计毕竟是有单位的人,很多时候工作需要难免要下乡,为此老计买了辆摩托。虽然单位有燃油费报销,但他骑摩托的方式也是绝无仅有。遇到上坡路,需开足马力,难免费油,老计索性果断熄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摩托推上坡。遇到下坡路,还是为了节油,老计又会选择及时熄火,借助惯性的力量一路溜下坡。因此大伙形容老计骑摩托基本是一脚刹一脚油的,生生的让摩托变成马,基本实现了又想摩托马儿跑,又想摩托马儿不吃草的传说。
工作之余,老计弄了个菜园,菜园子里菜品丰富,老计不是会计出身但算盘精过会计,把菜一古脑全卖给乡政府食堂,无形中又多了一笔收入。老姐回忆,老计曾经给她送过一回菜,我打趣她说,真不简单啊,能吃到老计的菜,无异于火中取栗,虎口拔牙,姐听我一提醒才后知后觉到当年的幸运。
如今老计已经退休两三年了,再不能从乡政府蹭吃蹭喝了,老计又会用什么方式来度过他的余生呢?依他的水平,估计‘抠’的花样会层出不穷,对于‘‘抠'的无止境追求,应该是老计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是这类人不惜一切把‘抠‘发挥到极致,却始终弄不明白,人活一世,草活一秋,忘了初心,单纯为生存而生存,刻薄一生,何苦要来这人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