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爱情与婚姻的悖论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1人  核桃树2018

        关于婚姻我们不要挑剔,就像吃饭不要挑食一般。而我们现代人的婚姻理论或者婚姻观就是违反这一条的。因为它的基础是爱情。就像说饮食的基础是美味,而不是营养,要怎么好吃怎么来,而不是怎么健康,怎么营养,怎么吃。

      因为现实中爱情是飘忽不定的。很多人一开始明明相爱,而最终却相勿相恨相离。很多爱情刚开始轰轰烈烈,最终却平平淡淡。一些人原本不相爱,后来却爱的死去活来。很多人刚开始爱的死去活来,而最终却分道扬镳。所以爱情很不稳定,它本身有一个动态的变化。

    而关于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的言论来自于近现代。在解放前我们广大的中国地区,民俗还是父母之约,媒妁之言。虽然新文化运动,早在清末已经开始宣传,但也只是少数文化人之间的事儿。连鲁迅胡适等都不能免俗。当然鲁迅最终还是打破了旧的习俗,再次娶妻。可是以前中国人的观念中,其主流思想爱情并非是婚姻的基础。往往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当爱情引入我们的婚姻观中的时候,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它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它赋予了个体更多的自由和权力。从意识形态上打破了部分权威,解放了人性。可是现金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而生活过得好与坏也不是说你思想是否先进来决定的。而过于强调先进过进步性,会造成对个体太高,或太严苛的要求,而过高的要求其实更不人性。会让人无法适应,并脱离现实。本来还可以应付生活,可是你过高的要求,使得他本身不适应生活了。

      有些人是天生的情商高手,有些人差一些,有些人简直就是榆木疙瘩,不解风情。再加上后天的环境,有些人的父母他们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有些人的父母比较的古板固执,在不同环境中培养长大的孩子,其宜人性也不同。所以爱情并非都是每个人都擅长的技能。有的人是情场高手,有的人一辈子都玩转不了爱情。是不是只有情场高手才能有婚姻,是不是不解风情的人就不配有家庭?

        现在很多人在爱情与孤独之间徘徊。太辜负了就想找个人来陪,可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因为怕辜负了爱情,爱情是最大吗?大家都这么说,我们现代人不能免俗的不是父母之约,而是爱情。渴望相爱却不敢去爱。

    这就像我开篇所比喻的就像吃饭。特别的饥饿,想吃,可是却因为饭菜不符合一二三四五这些标准,最终还是选择饿死算了。不吃,决不能背叛自己,背叛爱情。可是却不知道这个自己是被媒体浸染了的自我,并非是哪个天然的自己了,它太挑剔,太苛刻,标准太多,适应性太窄,就是一个食"媒"不化的刻板人。就像吃饭已经不再是吃饭,是非某种饭不吃,或者说只吃某种饭。当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也真得感动与这种忠诚,这种坚守,可是我们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还有一些人结了婚,感情不和,不愿意离婚,因为各种原因理由现实。可是他们却又难以和好相爱,因为彼此看着不顺眼,不符合爱情,当初怎么眼瞎就找了他/她,或者当初结婚就不是因为爱情,是父母逼的。他们不敢离,但是却更不敢相爱,不敢温柔相待。然后他们却敢于不遗余力的互相贬损,互相仇视,互相伤害。因为爱情需要条件,因为我眼里有很多条件。至于生活本可以过的更好,往往被熟视无睹,而不遗余力的坚持的是让彼此活的更难受。

    因为心中渴望对方是自己心目中的哪个他/她,渴望着远方,渴望着理想中的人出现,却忘记了现实,忘记了本可以彼此温柔。忘记了生活本身的博大。活活将生活过成了一个死胡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