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廿三)
文/丘豸
我不得不佩服李义辉,不知道他用什么方式,从哪里竟然找来了十几个文学爱好者,其中大部分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只有两个女士年龄大一点,在三十上下。
文化馆来了三个人,领头的是文化馆副馆长兼文学创作股(组)长朱方华,一个是民间文学采集组的杨老师,具体叫什么名字,时间久远我已经给忘记了。还有一个是曲艺股的曲峰利老师。
开始由乡里文化站的鲁站长介绍三位老师,并宣布文学培训班开始。
首先是朱馆长讲话,先是讲了文化馆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其中有一条特别强调要着力发现培养文学爱好者,壮大文学爱好者队伍,给大家画了个大饼。还讲了要在全县大力度挖掘民间文学民俗故事,然后宣布此次文学培训班培训流程,并对大家做了寄语,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培训,激发文学的创作热情,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然后让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做自我介绍。
我们这些人大多是第一次见面,开始都有些拘束,一个个不苟言笑的,似乎都很深沉,不肯开口。朱方华就让大家按坐位顺序轮流。李义辉坐的和朱方华馆长最近,开了头炮。
平时这家伙挺能白话,这时候却磕巴了起来,逗得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笑倒让他找到了感觉,说得越来越遛起来。
其他人都说得很简单,三两句完事。我本不善言辞,这场合又是第一次参加,自然说不出什么水平,合起来二十个字都没用上。
大家自我介绍完了,朱方华开始做文学创作辅导,讲了小说、散文和诗歌创作理论。其实,我们这些人虽说都对写作有兴趣,但是对文学理论根本不了解,甚至什么是小说散文都傻傻地分不清。即便听完了讲座也依然懵懂。相对来说,因为诗歌有其特殊的文学语言和形式,好像能分得清楚一点。但是至于什么流派风格,就所知寥寥了。朱馆长讲到朦胧诗,我看大家的神态,真是都朦胧了。
接下来是杨老师讲解有关民间故事的一些理论,主要讲了民间故事的分类、语言风格、以及采集和整理。大家对这个似乎了解的多一些,听得也似乎清楚明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