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社会热点上班这点事儿

让声音悦耳动听的最好方法训练就是这些

2018-06-09  本文已影响5534人  演讲与写作

喉头与声带,位于咽和气管之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嗓子”。一个人音质的优劣尽管是各个器官相互配合的结果,但“嗓子”却在这个语音发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才是真正的构音器官。于是曾有人这么认为:喉部的构造决定了一个人的声音特征,嗓子是天生的,无法改变,一切的训练都是徒劳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全对。因为实际上,正常发声的人,喉部构造的差异并不大,是使用方法的不同,才导致发出来的声音有了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声带(如长短、厚薄等)固然是天生的,但使用方法后天是可以训练的。如果天生一副好嗓子,又加上恰当的使用方法,这种情况当然是最好的。可是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多数的演讲家、歌唱家在嗓子上只拥有中等天赋,而他们的美好声音都是经过后天训练得来的。

一、喉部结构与机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喉部的发声机能,包括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见图2-7)。

喉头大约位于第三至第五颈椎水平之间,上接咽部,下连气管,好像一个可以活动的小室。它的上部呈三角形状,而下部呈圆筒状。由很多借助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的软骨和肌肉组成。

从喉部的横切面看,外面的一层是软骨。它共有八块,对喉部起到支架的作用。但对人类发音有意义的主要有四块,分别为:一块甲状软骨、一块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

第二层为肌肉。喉部的肌肉共有五块,依次为:声带外张肌(又叫环甲肌)、声带内张肌(又叫甲勺肌)、声门外展肌(又叫环勺后肌)、声门闭合肌(包括环勺侧肌和勺肌)。

第三层是声带。它是人类发音的主要颤动体,由声带肌和声韧带组成,是两片长短宽厚一致、左右并列对称、富有弹性的纤维质薄膜。声带位于喉室中央,前端相互连结在一起,固定在甲状软骨内面,不能分开;后端分别挂在两条勺状软骨的声带突上,可以运动。当勺状软骨活动时,它就可以牵着声带左右活动,并因此而产生喉原音。比如,拉紧、放松、扯薄、变厚,均可引起声带振动,而两片声带之间的狭窄缝隙犹如一扇能开能合的门,由于喉原音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故被称为“声门”。

据相关研究发现:人类声音的变化取决于声带的拉长或缩短、紧张或松弛、边缘变薄或变厚,也取决于喉部肌肉和软骨的牵制。虽然声带的振动不能直接形成语音,但是它的位置、形状、质量、张力、弹性的变化却直接影响着语音的产生,尤其是对音高和音色的形成至关重要。比如,声带长度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音高;声门的开合变化产生了不同的音色;而音高与音色的不同组合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声。

图2-7

二、喉部控制的要领

既然喉部控制这么重要,那么,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关于喉部控制的要领。

首先,要相对放松。

演讲时,喉部最好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因为放松了,肌肉才能灵活自如,才会产生有磁性、有共鸣感的声音。如果声带紧张了,所发出的声音就会生硬、刺耳,越是用力,声音反而越暗淡,时间一长,声带马上疲劳。

其次,要相互配合。

演讲过程中,喉部控制要跟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紧密配合,才能发出高质量的声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声带松紧、厚薄的变化,声门开合情况的变化,才使声音产生了高低、强弱、明暗、虚实的变化,而声带的变化、声门开合的变化却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另外,不同音色的喉原音在口腔咬字器官的控制下,才形成清晰标准的语音。如果发声时,唇舌无力,不但造成吐字不清,影响声音的质量,还会加大喉的负担,导致喉部处于紧张状态,甚至会得慢性咽喉炎。

再次,把握好基本音色。

在演讲中,尽管有时会用很很夸张的声音。但是,它跟话剧、美声歌唱等其他艺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它的基本音色还是以实为主,同时,要有一定的亮度。但不是越亮越好,否则,会使声带过度紧张,导致所发出的声音一点也不柔和。

最后,用声积极有感情。

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每一场演讲。比如,对听众感兴趣,对自己有信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唤起自己的表现欲,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演讲。而那些被动的、冷漠的、机械的、没信心的发言,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加剧喉的疲劳感。

三、喉部发声拓展训练

介绍了喉部发声的机能和喉部控制的要领后,接下来的又是很实用、很具体的训练方法了。喉部发声拓展训练分为韧带基础训练和音高变化训练、音强变化训练、音色变化训练(见图2-8)。

图2-8

1、声带基础训练

对于一些先天条件不是很好(比如声带偏薄、偏短)的语言工作者来说,想在短时间内增厚、增长自己的声带,可能这个梦想很难实现。不过,想提高自己声带开合的灵活度、颤动的灵敏性,这个有没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另外,对于演讲家、培训师等职业语言工作者来说,有时候可能需要大量、高强度地用声,就算特别懂得保护嗓子,但时间久了,也会出现疲劳,比如两条声带颤动不一,声带闭合不良等现象。那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嗓子迅速恢复原状呢?针对上面的两种情况,笔者在发声训练的实践中,摸索出几种声带训练的方法,依次介绍如下:

首先,气泡音练习。

所谓气泡音,是指让气流微微冲击声带,均匀地发出近似“ɑ”的音节,像一连串的气泡一样。具体一点讲,就是在发音时使两条声带微微靠拢,用微弱的气息轻轻地吹动声带,发出一种像空气在水中起泡儿的声音。

事实证明,气泡音练习法对实现声带振动的平衡性、灵活度,同时促进声带的生长与其增加声带肌的力量都是非常有效的。具体训练步骤为--

第一步,训练时间要选择在清晨刚起床、充足睡眠之后,千万别选择在声音已经用疲劳的时候。

第二步,口腔和喉部肌肉要处于放松状态。

第三步,开始轻声发“ɑ”的气泡音。要求:发音均匀、持久、不能间歇;不能时大时小、时无时有;气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几分钟即可。

注:训练材料为:

ɑ……

其次,哼鸣练习。

哼鸣练习是建立在气泡音训练的基础上,并且比气泡音训练又前进了一步,它使两条声带靠得更近一些,当然,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量也更强一些。

哼鸣训练是以鼻韵母m、n、ng为训练材料,通过发m、n、ng,特别是m这个鼻韵母来提高声带肌的弹性,增强声带的颤动力量。具体训练步骤为--

第一步,口腔和喉部肌肉要放松,双唇微闭,牙关打开,口腔呈自然状态。

第二步,开始发m音节。发音过程中,先让气息通过咽腔到达口腔前部,在此处首先振动取得微弱共鸣。

第三步,气息接着返回咽腔上达鼻腔并通过鼻腔流出,引起鼻腔共鸣,形成口鼻联合共振。

第四步,结合气息训练,开始做哼鸣声音的高度和强度逐步增加训练。注:在此过程中,训练者会深深体会到共鸣点的变化:先是口腔共鸣,接着是鼻腔共鸣,再接着是头腔(额窦)共鸣,最后是三点连线、扩展成面,双唇开始微微振动,而整个面罩似乎都在麻木之中。

注:训练材料为:

m……

n……

ng……

特别声明:哼鸣“m、n、ng”,3分钟即可,也就是每一个韵母,哼一分钟。练声之前,一般先进行哼鸣练习。

声带的基础练习做完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音高、音强、音色的训练了。

注:音高、音强、音色的训练,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弹性。所谓的声音弹性,是指声音随着感情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伸缩性和可变性。换一句话说,就是演讲时声音的表现形式对自己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所以,本书不再另列一节来讲解关于如何获取声音弹性的内容了。

未完待续!

如果喜欢此篇文章,希望您能点个赞。点赞是对作者最佳的赞赏!至于金钱赞赏就没必要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