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思想&文化视野&观察

恐惧效应

2020-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糊忙忙

        屡次去做令自己害怕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恐惧感已经消失了。

  恐惧,是人类及生物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恐惧症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恐惧呢?

  首先,面对令自己恐惧的事情,应该增强自己的意志锻炼,即保持镇静并面对现实。具体说,就是尽量训练自己在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时,保持镇静,先不要自己恐吓自己。

  其次,了解自己遇到某些情境会产生恐惧的毛病,这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能够接受现实,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对待现实,恐惧心理往往会得以消除。

  再次,应该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面对恐惧的事物能加以科学分析,或者把自己的恐惧心理说出来与好友坦白地讨论。这样你会很快发现,原来自己的提心吊胆是如此多余,所恐惧的东西是“杯弓蛇影”,不足为惧,困境也就迎刃而解。可见,明白所惧事物的真相非常重要。

  恐惧的产生、发展和消退是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绝不可能被平白无故地一下子抹杀掉。事实证明,心理作用经常起到对其煽风点火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要只凭一相情愿,盲目急躁地硬性控制,我们的错误心理和举动,客观上起到了使恐惧心理继续增强的暗示作用。

  顺其自然,带着这种恐惧感去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总想着令你恐惧的情景,你就会逐渐脱离恐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