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阅益书社

追风筝的人-书评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43人  凌若晨轩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它久负盛名,评价甚高,值得你为它所花费的时光。

故事简介

生来富贵的阿米尔和家中仆人哈桑是儿时的玩伴。在一次“斗风筝”的比赛中,哈桑为了保护那只象征着阿米尔荣誉的风筝,遭受了恶人阿塞夫的强暴。年少的阿米尔目睹了整个过程却不敢挺身而出,哈桑看到了阿米尔的懦弱行为,却没有怪阿米尔。可阿米尔却因为内心的自责,而设计陷害了哈桑。正直聪明的哈桑看破却不说破,他“承认”了罪行,与他的父亲阿里,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后来,战争爆发了,阿米尔去了美国。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作家,并结识了他的妻子索拉雅,而他的父亲,在他结婚后不久,因病去世。

就在这个时候,他父亲的好友,一直鼓励他的拉辛汗打来了电话,他希望阿米尔回来,因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在哈桑离开阿米尔家之后,阿米尔一直饱受着内心的折磨。为此,他决定回到他的家乡-喀布尔。在拉辛汗告诉了他父亲的秘密和哈桑的真实身份后,阿米尔终于下定决心,他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一次,他所面对的,依然是恶人阿塞夫,他胆怯,他害怕,但他没有退却,他选择勇敢的站出来。最终,他们逃离了阿塞夫的魔爪,回到了美国。

杂议

众所周知,这本书的重点在以人性的救赎。

主人公阿米尔曾经对哈桑犯下过错,后来他冒死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的父亲因为不敢承认哈桑的私生子身份,致使哈桑的一生都在遭受苦难,后来,他用他一生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哈桑的母亲莎娜芭年轻时水性杨花,抛弃了哈桑和阿里,但最终她回到了哈桑的身边,慈爱的照顾着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些曾经都犯下过错的人,最终都找到了一条将负疚变成善行的路,从而完成了自我救赎。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如同拉辛汗所说的“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我愿意相信阿米尔的本性为善,也看到了他的自我救赎,但他还是无法喜欢他。我知道他有时候挤兑哈桑只是因为他太渴望占有父亲的爱,我知道他不把哈桑当朋友是因为他的出生决定了他的优越感,我知道关于哈桑被侮辱的罪魁祸首是阿塞夫,我也知道,这些,也许都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当时的他才十岁而已。但是,他不该设计陷害哈桑,因为这样的罪行,已经不是说是小孩就可以原谅的。

还有一点,阿米尔的形象总是与哈桑的形象形成了对比,在文章的前期,哈桑的正直、忠诚和果敢都足以令懦弱的阿米尔黯然失色,甚至令人厌恶;而到了哈桑的身世公开之后,我才发现,哈桑的苦难正是阿米尔和他的父亲所造成。他们都曾经有机会,改变哈桑的一生,但最终,都没有勇气去改变。所以,我的内心总是偏向哈桑,也总是讨厌阿米尔。

而作为本书的代表词—风筝,则代表着太多的东西。哈桑和阿米尔的间隙起源于风筝,而最终,闭口不言的索拉博却因为风筝,而对阿米尔敞开了心门。阿米尔追逐着那个掉落的风筝,就像在追逐那个自己所缺失的自我,只有他追逐到了那个风筝,他才能找回完整的自我,才算完成了对当年罪行的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果说追逐风筝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那么对于阿塞夫的表现则印证了阿米尔这些年的成长。当年,他面对阿塞夫欺负哈桑,连出口相救都不敢;如今他为了救出索拉博,已经敢于对阿塞夫出手,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哈桑。

也许哈桑并没有死,他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但无论如何,我对于哈桑的还是抱有遗憾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没能再见阿米尔一面,就这样被一群“屠夫”,给终结了生命。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想爽快的用粗话来问候那些塔利班人员。

结语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做很多决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生都毫无过错。我曾立志要活的问心无愧,但如今,依然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我以为时间的流逝,能够抚平那些伤痕,但过去了这么多年,那些伤口,反而在我的脑海里愈加的显眼。

面对那些未能弥补的过错,从来都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勇敢的去面对。而我,也应该去寻求一条属于我自己的“救赎”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