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梦园

唱歌小白入门指南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北郭一凡

(不是广告,也不算教学,只是分享一点经验给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喜欢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也期望着可以自己完成喜欢的作品,或是为了在适当的场合有可以展示的才艺。

侵删

很多人可能不是科班出身,纯粹作为爱好,也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其中。但只要你喜欢,自学也可以。

难的不是知识和练习,难的是系统性,所以大致整体分享一下我自学以来的的经验,也许不准确,但可以给初学者一个参考,至少有一点概念,知道学习的过程和要素。

一、基础

基础知识有音准,节奏,气息,发声,共鸣,咬字等等。

这个顺序是学习的顺序,也是学习过程的侧重点变化。因为如果你学习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好的话,那可能是之前的某一点你没有练扎实。

音准:第一步就是音准, 唱歌最开始的重点就是音准,至少不能跑调。这是给初学者最基本的要求,也会给你最直观的成就感。

节奏:这首歌什么节拍,节奏是快是慢就是下一步要注意的点,最简单就是跟伴奏,如果你发现关了原唱只跟伴奏你跟不上,就说明你对这首歌的节奏没有把握好。忽快忽慢,过快过慢都是问题。

气息:此时你已经来到了比较重要且困难的部分,唱歌是一门呼吸的艺术。你得学会腹式呼吸,那是为了你的气息足够;你得学会保持,那关注着声音的稳定;你还要学吐气,那是发声的基础。

发声:这时候你要知道自己的发声是否科学,发虚还是发紧,是否放松等等。

共鸣:共鸣是让声音从发带发出后润色的一个部分,可以让声音更好听,更集中,更有穿透力。低音注重胸腔共鸣,中音注重咽腔和口腔共鸣,高音注重鼻腔和头腔共鸣等等。共鸣也会通过腔体把你的声音放大。这时候你会理解“人本身就是一件乐器”这句话。

咬字:咬字涉及了如何解决下巴和舌头放松的问题,因为舌头和下巴连着声带周围的肌肉。如果控制不好,放松不到位,是会影响到你的声带周围的肌肉,影响到你的发声。比如常见问题有舌头后缩,下巴发紧等等。

二、技巧

这部分就属于一些高阶技巧,比如混声,咽音,真假音,怒音,戏腔等等。

有的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上高音,有的是特定歌曲风格的需要,都会让你的歌声更进一步。

在这澄清一个误区,一般而言,上高音困难是技巧有误或基本功不扎实的原因,不太存在声音机能的问题。比如王晰既可以唱到low C也可以唱到high C,不矛盾。

但,练习技巧会有更多困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基础不够扎实。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基础,如果你基础方面足够扎实,学技巧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三、学习关键

1.热爱

作为爱好嘛,喜欢最重要,不要着急,不要气馁。

2.练习

很多技巧,哪怕是基础也需要大量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当然,如果你喜欢唱歌,那么练习就不是一件太痛苦的事。

3.思考

即使你学了很多,也无法完全运用自如,需要你自己的琢磨。

四、补充说明:

1.培养自己的审美

学音乐得先知道什么是好的,像“淡黄的长裙”,“惊雷”什么的,那根本不算是音乐,那是配乐诗朗诵。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有价值。但这不代表艺术没有基本的要求,不追求审美。作为艺术品,首先应该是美的,并传达出作者的思考和价值观,那么这就是一首好作品。

2.解剖学知识

学唱歌和学乐器不同,你无法看到内部的工作方式,只能靠体会,模仿和思考。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一些关于发声器官的解剖学知识,你就会更好的理解一些专业名词说的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这样要求。比如:支撑,打开,放松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