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03
十行采集:
1.当下,只能先迈出第一步,再走下一步。不要一次去想五步,一次只迈好一步。一步之中蕴含着许多可能性。
去做一件事,再让这件事驱使你去做另一件事,用一个良性循环来替代一个恶性循环。大多数巨大的转变都是靠我们用数百个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察觉的一小步累积而来的。
2.说来奇怪,能在另一个人面前尽情地哭出来,让我觉得释然——即使那个人是个缄默的陌生人。
3.依恋模式的形成取决于我们幼年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它将影响人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影响他们如何选择另一半,影响他们在一段关系中的表现,以及一段关系会如何终结。
4.人们常常把麻木误认为是放空,但麻木不是感受的缺失,而是人在被太多感受吞噬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
5.心理治疗师知道,他们见到的每个来访者都只是一张抓拍的快照,只记录了某个人的某一个瞬间。无论是好是坏,都只是那个瞬间的你,并不代表你的全部。
6.“真相不会因我们的承受能力而改变。”
——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
7.你的感受不需要服从你对它们的预判。感受是无论如何都会存在的,所以你还不如张开双臂欢迎它们,因为这些感受里可能藏着重要的线索。
8.你必须不断作出决定,是逃避疼痛,还是忍受着疼痛作出改变。
9.虽然我感觉我的痛苦就存在于当下,但其实它也存在于过去和未来。
我们也会在生命的某个节点意识到,必须放弃虚构关于美好过往的幻想。
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和对过去的理解一样,都会成为阻碍我们作出改变的绊脚石。
10.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孩子,好处是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情绪,但坏处是面临难关的时候,你会被逼着直面痛苦,完全没机会逃开。
11.人们往往想得多做得少,死亡也只是存在于假想中的课题。和死亡的对视迫使人们活得更投入——不是为未来列出长长的目标清单,而是活在当下。
12.你得先提出问题,不然永远都没机会得到肯定的答案。
一行精华:
当下,只能先迈出第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之中蕴含着许多可能性。
依恋模式的形成取决于我们幼年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
你得先提出问题,不然永远都没机会得到肯定的答案。
触动,反思,改变:
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模式,都是从幼年时期开始逐步养成的,和当时的养育者、养育方式以及生活环境都密切相关,是一种潜移默化,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因此,当我们成年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模式存在问题,想要去进一步深挖和解决的时候,一定不能急于求成。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尤其对于无实体的心理“疾病”,要做好长期共存的准备。
作者说的好,要一步一步来,要去品味那种“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多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