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三)
2019-07-13 本文已影响3人
悟庄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接着讲“朝三暮四”的寓言。
有一个养猴的老人,给猴子们分发果子。开始的时候,跟猴子们讲: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这群猴子老大不高兴,表示抗议。于是就重新分配: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群猴这才转怒为喜。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三)老人前后两次只是说法不同,实际上果子的数量还是一样,但是却引起了群猴情绪上的强烈反差。而最终群猴的怒意得以平息,全因为老人能够随顺猴子的反应,这就叫“因是”。所以,圣人“和之以是非”,不卷入是非当中,而是让所有的是非都能“和”,和合为一,用“一”的观点去看,是非便休止于“天钧”。什么是“天钧”?“天钧”指的就是道,道至公至正,所以是“钧”,均平而不偏倚。
西方哲学主要是划分成两大阵营:唯心与唯物。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第一性,谁决定谁,这是两派争论的核心问题。现代的科学发现了物质极有可能不是实有的,这对于哲学界来讲,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唯心和唯物论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佛教告诉我们,意识心并不是真正的“我”,人的意识所形成的观念、符号,和客观世界一样,都是虚妄的影像。这太不可思议了!但这的确就是事实。科学已经越来越逼近于真相,这将引起哲学界的“革命”。唯心论和唯物论,就好比“朝三”与“暮四”,都是在“二元”思维模式下得出的结论,都没有说到究竟处,究竟处就是“一”。心与物是一,中国文化既不是唯心,更不是唯物,而应该叫“一元论”,是不二法门。
我们能用道心观照事物,不分别执着于世俗的相对,让是非都由他去,使人与物各行其是、各行其道,这就是“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