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路太远,侠者已先行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心诚哥

昔日宋时,庭前院后,凡有井口处,必有歌唱柳永词者。今夕今时,世间角落,但有华人居,必有阅读金庸者。

江湖路太远,侠者已先行

不久前武侠界的泰山北斗金庸先生不幸去世,消息一出,立即传遍大江南北。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当红影星纷纷发文致敬,文学界叹声一片,就连襄阳的百姓都在襄阳城上点烛送行。可见金先生的影响之大,民心根基之稳,是多少人都望尘莫及的。

这并不是天赐恩宠,而是金先生德高望重。金庸小说20世纪50年代末问世以来,风靡华人世界已经半个多世纪。其小说人物形象已经家喻户晓;其读者众多,读者阶级和年龄跨度之大,老少皆有;其作品影视改编不胜枚举,几乎占据了半个娱乐圈,这样的神话也保持了半多世纪,经久未衰。

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金庸先生是当代华人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座奇峰,将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一份精神财富。一些国外学者将金庸系列比作“东方指环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没有第二个中国作家能够像金庸一样在小说中将如此广博的中国文化融为一炉,还深受人们喜爱。

因此,有学者这样断言:也许用不了多少年,人们就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新发现一位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伟大的作家,发现一部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伟大的巨著。而这个人,就是金庸。

十多年以前,那时我还在念小学。在一位老师的家里看到了一本《笑傲江湖》,第一次邂逅,打开书,里面书页的已经泛黄,被翻得老旧,胶封书本也已开始脱落。

初翻几页以后竟然入了迷,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过任何小说,第一次在小说中读到了跟现实不同的世界。那时年少懵懂,竟渴望那种鲜衣怒马的江湖生活。也曾一度觉得书中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当我表露出憧憬的时候,总有人告诉我那是假的,我却不以为然。在我当时的认知里,书本中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看那些小说的,他们觉得看小说就是在消遣时光,我还没有资格消遣。于是,我借了书只得偷偷地看。有一天停电了,当家里大人都睡觉以后,我就悄悄点燃一根蜡烛,在床上看起了书。

看到半夜以后,感觉自己迷迷糊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不久,感觉手上一阵刺痛,睁眼一看,睡梦中的我不小心碰倒了蜡烛。焰火点燃了床单,面积有一本小学语文课本般大小,我惊慌失措下,立即将其扑灭。

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果然,几天后洗床单被母亲发现了。她一口咬定是我偷父亲的烟抽,不小心把床单烧了,我百口莫辩。母亲的性格比较要强,认为我在撒谎,因此痛打了我一顿。直到现在,那个破洞还在,她也还是认为那是我抽烟造成的。她不知道的是,现在我也不抽烟,曾经确实尝试过一两次,但是终究没有喜欢上那种感觉。

时光荏苒,很快就上了初中,那个时候的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也有很多坏毛病,总觉得自己聪明过分,却恰恰是这些聪明,后来害了自己。

有一天,每周一次的国旗下演讲,轮到了我们班。当时,老师比较忙,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时候的我也喜欢写文章,听到这个消息后,班上几个班委都同意让我去写。

那个时候,跟一位老师关系不太好,我就写了一份有点偏激的演讲。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主要内容还记得一些,大致就是说金庸小说的家国情怀。最后还在结尾说了一些内容,想引起那位老师的注意。

当我演讲的时候,台下一片哗然,整个过程都没有停过。我顿时觉得精神恍惚,我认为稿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当时只求把稿子快速念完。回到教室后,还有人跑去我们班的窗台上看。

后来,班主任跟年级主任把我叫出去,问我为什么要在国旗下念此类文章。班主任确实不知情,但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过考虑,本来是想让我写份思想汇报的,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太不懂事。直到后来读到《金庸传》里面的一段故事,才得以释怀。

1940 年,金庸模仿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阿丽丝漫游记》一文,刊于壁报之上,影射权势在校长之上的训育主任沈乃昌是眼镜蛇,因此被开除。在校长极力地帮助下,才改为退学,之后又重新给他办理转学手续,这才躲过了一劫。

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教训”训导主任的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当时引起了不少轰动。

后来金庸曾回忆说:“学校开除,不但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生活住宿也发生了问题 …… 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危机之一,也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壁报事件使金庸被迫离开联高,泪别度过了两年半难忘的碧湖生涯,那是他在战乱时期的避所,也是他在成长中最重要的地方。

当然,当时跟我发生矛盾的老师并没有那么可恶,只是我自己想太多。那时候年少轻狂,是自己不知天高地厚。

1955年2月8日,金庸先生到香港谋生已经七个年头了。故乡在他的梦里魂牵梦绕,故乡的亲人、风景、民间传说,已经在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在同事的鼓励下,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剑恩仇录》。当时,他想到的就是远方的亲人。遥远的江南,是他永远的痛。

“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和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或许这就是他当时写《书剑恩仇录》的心境。

早年间,读他的武侠小说,只是读到了快意恩仇,儿女情长,再深一点读到了家国情怀。涉世未深的自己,并没有再读到更多的东西。也一直都很向往那种快意恩仇的英雄,也想过成为那样的人。

无论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还是潇洒放荡的令狐冲;无论是大智若愚的郭靖,还是古灵精怪的杨过;无论是洒脱豪放的乔帮主,还是心灵怯懦的陈家洛。他们都在大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在不违背侠义道德的条件下,追求自己想成为的人。这其中不乏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这几年历经世事沉浮,也知道那样的江湖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一个可以触碰得到。再读金庸时已经不再年少,也能读出一些新的东西,也不再崇拜那些快意恩仇的英雄。

但是,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我们所处于的新时代也有自己的英雄。在我心里,那些能够超越自己的父母、环境、出身、血统等特质。不按照写就的剧本表演,让大数据对自己无法预测,并且获得成功后不骄不躁,能够常怀感恩之心报答那些帮助过自己,回馈社会。这样的人,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而金庸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都超越了自身的束缚,成为那个站在武林巅峰,号令群雄的人。

从世俗的意义上来看,他们已经爬到了人生的巅峰,荣华富贵,鲜花掌声将笼罩他们的一生。

但是金庸始终是金庸。他没有让故事的主人公,沉浸在万千男女的喜悦之中,也没有让其,陶醉于功成名就地追捧。在故事的结尾,都选择让他们归隐山林。没有归隐的郭靖,最后也在镇守襄阳的过程中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把武侠小说提高了一整个高度。

有许多人能够爬上高峰,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从高峰上全身而退。那是很多人争抢的位置,不是任何人的家,高处不胜寒,也没有人能够在那里安家。运气好点的是滑下来,运气差点的是摔下来,运气再不好的是脸朝地坠下来。

能够有本事入世,还要有本事出世。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如今,金庸先生已经离世而去,但是他一个庞大的身影多年来一直覆盖着海峡两岸,也一直影响着芸芸众生。

人生聚散不由我,正如他在《神雕侠侣》中所言:“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无论昨夜的星空多么耀眼,天总还是要亮。江湖路远,他已先行。人海茫茫,他曾来过,因为懂得,所以致敬。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还要开始全新的一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梧桐花开FM)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