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图发展,砥砺奋进已十年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18人  杨蕾001

——平桥区第二小学发展十年回眸

                            杨磊

摘要:“创新发展”是当今教育界的主题热词。学校的创新发展除了靠国家层面对办学的方向引领、政策支持、条件改善外,还要依赖社会与家庭的认可与肯定,才能在管理上、教育教学上走出一条校本化的“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平桥区第二小学依托中华传统文化,自2008——2018,一路励精图治,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走出了十年巨变,十年辉煌,走出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

关键词: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家校良性互动,名师,嬗变

智能时代,“创新发展”是教育界的主题热词。学校的创新发展除了靠国家层面对办学的方向引领、政策支持、条件改善外,还要依赖社会与家庭的认可与肯定,才能在管理上、教育教学上走出一条校本化“特色内涵发展”的康庄大道。平桥区第二小学自2008——2018十年间,笃定“以传统文化促学校管理”发展理念,坚持初心不改,励精图治,走“以文化人”特色品牌学校建设之路,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硬是在“狭小的校园”走出了巨变,走出了特色,走出了独属于二小的那份精彩!

1、 二小嬗变:华丽转身

二小的完美嬗变有两个发展节点:2014,2018。如果说2014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命名为“传统文化项目学校”是二小学校图发展的契机和起点的话,2018年,则是平桥区第二小学的“磊磊落落秋果垂”的丰收年,诸多荣誉接踵而来,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的赞不绝口。这样的认可与鼓舞,让二小人充满自信与力量。

2018年暑期,坚持数年的读经典书为我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殊荣。7月4日,平桥微宣以一篇《清晨,他们用书声唤醒了平桥》报导了我校的暑期“蓝天课堂读书会”,把我校师生利用暑假带动社区群众共读国学经典的事迹由幕后推向了台前;7月19,中国教育报以《琅琅读书声,‘唤醒'一座城》为题、中国新闻网以《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掀起国学经典诵读热》为题,再次对我校读书会进行跟踪报道。短短几日里,“平桥区第二小学”因读书而闻名全国,享誉大江南北。如今,“读书就读经典书,上学就选区二小”已然成为信阳市数万家庭为子女择校的潜台词。

今日二小: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书声琅琅映幼苗,绿意随声乐淘淘。在工作日,您若随早来的孩童走进平桥区第二小学,一定会看到二小门前秩序井然,一群身着“志愿者”工作服的男男女女正在疏导来往的车辆和过往的人群;穿过学校门楼,在拾级而上的仿古式长廊旁边,身披红授带的家长和孩子正整齐地站着迎接匆匆到校的同学以及前来学校陪伴学生读书的家长,这是我校坚持已久的“道德班级”践行中国传统“礼”家长和学生一起做值日。此时你若留心,定会发现每当有学生、老师、家长走过,他们便深深地躹躬行礼并问好。长廊的尽头有一道大门将校园分成了两个区域,大门左侧是家属区,门内是教学区;走进教学区,放眼四周,顿觉神清气爽: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绿色的人工草坪,高低错落的绿色树木把校园装点成了一个缩小版的游乐园!

正值早间,教楼方向会隐约传来读书声。当你循着书声走近一座教学楼时,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教学楼的廊道绿意盎然,!那是教室的窗台上摆满了花盆,防护栏上也挂满了各色小绿植,每个小绿植上还贴着一个小纸条,上面记有学生姓名,这些花儿均由孩子们领养着。走廊上方的梁柱上,依次镶嵌着《四书》、《五经》、古代诗词诸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业精于勤荒于嬉”等经典语录,蓝底红字,造型考究的物型文化格外醒目。当您信手推开一间教室,可见孩子们正在跟着校园广播读《道德经》,还会看到教室内有两个家长模样的人也手执《道德经》,一边读着,一边在教室里巡视着。环顾教室,四壁布置也很有特色。正对着黑板的后墙上做了近四分之一的天蓝色护墙板,上面满是孩子们的作品,有绘画,有手工制作,也有语文、数学等学科作业展;两侧的窗户间的墙壁上设有荣誉园地,张贴着孩子们的奖励证书;黑板右侧是图书角,陈列着学生的必读课外书籍《论语》、《弟子规》、少儿读物等,整齐地摆放在壁柜里…

置身于这样一所师生、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快乐“大家庭”,实在难以想象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落寞村小。2008年秋,按照组织的安排,我被调任到平桥区第二小学任校长。那时,学校刚刚由村小(平桥镇第二小学)升级为区直小学,学校管理及各项建设还依然停留在村小学校的水平。学校大门外,摊点密布,叫卖声不绝于耳;校园内地面尚未硬化,到处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家属区、教学区混在一起,鸡猫狗到处乱串;操场上,打闹的孩子奔跑过后,飞扬的尘土呛人眼鼻;教室内的桌椅破烂不堪,摇摇晃晃,聪明的孩子往往会捡一些砖头、瓦块之类的硬塞儿垫在下面将桌腿稳固;家属区横七竖八的铁丝,晾晒着各种颜色的衣物……这哪里是学校的样子,这哪里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这种情况,不由得让人陡然心痛,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产生一种立志改变的冲动:这样的现状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壮怀激烈莫等闲,坚持改变促转变,坚守五年变新颜,争取十年促发展,为师生营造精神生长的家园、心灵栖息的乐园!

载着梦想,装着愿景,规划着未来那个学校的样子,开弓没有回头箭,直奔心目中的“伊甸园”。恪守着“工作第一,革命第一,他人第一”的思路与原则,只争朝夕已十载,年年岁岁见花开。十年间,二小以文化人,在传统文化推广的道路上瑀瑀独行,与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孔孟老庄“相看两不厌”,行走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园!

二、二小速度:跨越发展

2008—2018,十年,于历史,十年若惊鸿一瞥;于个人,十年却刻骨铭心。十年间,携一颗爱心向上向善。爱生、爱校、爱师、爱事业,初心不改,一念恒定,精心构建“五位一体分校式”——由校长、主任、级段长、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协同管理的治校模式,竭力打造一个精诚团结、断而敢行的领导班子。精心培养一支业务精进、博爱善教的教师团队。努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文化招牌,以读润心,以读养气,不间断地通读《道德经》、《论语》、《学记》、《治家格言》等优秀古典书籍,深刻领悟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教育思想、老子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做人原则,积极构建出自己的治校“三宝”:科研兴教,家校互动,亲子共成长。十年,行走在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生命旅程中,与二小学校的发展血脉相连,与二小师生荣辱与共,与二小的教育休戚相关;十年,我们怀揣中国传统文化,一路传承、践行,大家共同进步,彼此成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命运共同体。昨日黄花已不见,今日旧貌换新颜——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花盛开,年年岁岁气象升;校园处处有芳华,桃李颗颗诱天涯。

让更多的家庭认可二小、让就读二小的孩子爱上二小,这是二小人克服困难,用心经营、用爱教育、用情管理的结果。让就读二小的孩子接受到最前沿、最规范、最全面、最指向未来、最符合民意的教育,这是二小人“不忘本来,接受外来”,坚持创造性转化的结果。“进来一个稚气幼童,送出一个志气少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想,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沉甸甸的教育硕果。

这样的硕果,早在2008年9月,刚走上校长岗位伊始的我,曾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就庄重预言过。

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跨越发展谈何容易?当年的二小除有一栋建于80年代的教学大楼外,竟然没有一栋合乎标准的教学用房,更不用谈各种功能室配套,办公设施完备了。当时曾有一市局领导说,在整个城区学校,只有平桥二小最简陋。2007年区政府对二小进行综合改造,投资近千万,建成了一桩四千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教师住房进行了搬迁,腾出地方作为学生活动空间。然而,当时的教学设施很不配套,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与完善。面对这种情况,我的理念是:不等不靠,有条件要追求教育质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追求质量。于是我和二小人一起迎难而上,并且大家在困难面前表现出了异常的理智和坚定,因为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大发展有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因为我们已经明白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我们等待与迟疑。于是,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借力改善办学条件,借力发展学校,一时之间,“借”成了学校的主旋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荀子的“善假于物”的创业主张。

学校通过争取政府资金、外援资金、自筹资金等方式,先后完善了新教学楼的基本设施,筹建了塑胶田径场,教室地面铺上了地砖、硬化了路面、更换了学生课桌及办公桌椅,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完善了校园文化布局等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二小人硬是用自己的倔强和坚韧,力战艰辛,一步一个脚印“借力”由“村二小”一越而起,成为了“区直小学”的排头兵。让世人眼中那个“累断脊梁骨也不可能崛起”的二小,在全体二小人的不懈努力下,创造出了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不到十年,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改善,办学规模发展壮大,已连续出现招生膨胀局面。如今学校学生人数已由十年前的700多人发展到学生5700多名;教学质量也逐年显著提高,连年都会捧回金灿灿的“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奖牌;校园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传统文化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学校得到了转化性的传承。目前的状况虽然体育训练场地仍处在“借”中,但丝毫不影响学校成为“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仍在完善中,但已经不影响教学质量连年领先的发展趋势,而且学校还一直因为“中国教育学会命名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之殊荣,让学校特色课程颇具传统文化特色,让学校因为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课程、传统戏曲课程、传统器乐课程、传统体育课程彰显着生命的活力,提升着师生的精神气象,改善着学校的教风、学风。目前,整个学校书声朗朗,形成了一种“诵读养气,经典立人”的学术之风。

“栽培剪枝惟竭力,桃李茂盛尽繁荣。”今日的平桥二小已经彻底改变了往日的“土气”、“沉闷”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气宇非凡的教楼,楼间花草绿树四季常青;园内雕廊画柱,渐成文化润心格局。如今的二小已经成为平桥区教育界的一张国家级经典教育名片、河南省戏曲特色学校名片、河南省体育传统学校名片、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名片。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成绩的引人瞩目。在追求学生考试质量方面,学校始终坚持“成长比成才重要,习惯比分数重要,思维能力比考试成绩重要”。“非以其无私也,顾能成其私”,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坚守,不仅仅是让二小的学生彰显了素质,提升了核心素养,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为学校赢得了“全国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书香校园、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河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个人,也与平桥区第二小学一起走进了信阳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万千教育人以及莘莘学子的心中,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名师”、“中原名师培养对象”、“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信阳市第三批名校长”、“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三、二小厚度:文化传承

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二小人大胆引传统文化进校园,力图在经典熏习中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在一切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里,校园始终涌动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气息,一种不同寻常的精、气、神,这是二小得以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内生力之源!

2018年9月23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平桥区二小“国学经典诵读种子班”的同学们在鸡公山上诵读的《戊戌拜月》令国际友人叹为观止,同时孩子们得体的文明礼仪也赢得了一致称赞,外国朋友纷纷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2019年1月11日上午,“信阳传统文化·慈善行2019联谊会”活动上,平桥区二小的32名小学生,集体朗诵国学经典《千字文》《弟子规》《道德经》《论语》《朱子治家格言》,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

这,只是平桥区二小践行传统文化的一个剪影。事实上,自2008年始,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我,就开始构思如何才能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以期让中国的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华灿烂的五千年文明。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河南省国学促进会举办的传统文化论坛,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于是就开始深度构思——用传统文化传师道,传泱泱中华文化大道,如《道德经》里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知礼,无以立也”,《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记》里的“豫时孙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都是经千年岁月淘洗过、证明过的优秀的中华文明之道、文化之道、教育教学之道!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伦常大道”传承下去,发展起来?尤其是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能否古为今用付诸于现代教育实践之中,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2013年起,我决定在二小学校发起一场变革: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引领全校师生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知识深度融合的研究之中。经过精心挑选,很快建立了一支热爱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这些老师经过多次的学习与培训,2014年秋季带动传统文化正式入住校园。

2014年末,我和我的团队为学校迎来了“全国传统文化项目学校”的殊荣。

2015年,我们筹建家校良性互动平台,“三个一”项目正式启动。在传统文化的熏习中,全校师生以及家长信美养正,以爱育爱,以美启美,牵手合作做教育,打开了家校良性互动通道。

2016年起,传统文化走进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亲自带领老师们走以科研传承中华文化之路,相继申报了国家及省市级研究课题,传统文化由单一的传承走向多维度发展,学校发展在传统文化的涵养下,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坚定不移的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的路上。我们一起走出校门学习,走近专家聆听,深入课堂探讨,搭建平台践行!我们背诵、吟唱,我们讲析、演讲;我们学习着,也分享着;前行着,也思考着。在我们的努力下,“家长志愿者”做出了“只可复制,不可超越”的专业水平,“蓝天课堂”做出了“一个读书会,带动一座城”,那是一个享誉全球的名字。我们多方论证开设起自己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我们反复揣摩,创造性建设了午间读经场、亲子共读联动诵经场,种子选手训练场,逐步形成了课内外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课程系统,为丰富学生的经典文化底蕴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中学老师一直反馈说凡是从平桥区二小毕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多语文素养好,经典底子厚,写作基础好,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更是轻松。受长期诵、吟的熏陶,孩子们的读、析、悟、行自成系统,由于长期的经典背诵积淀,他们口中经典,呼之欲出,经典的意蕴已内化于心。

习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十年传承、十年实践、十年创新,“基因说”在二小早已经落地生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早已经成为了二小人的生命自觉。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为祖国实现立德树人,二小人正在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时代特色!

四、二小的深度:科学管理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直以来,我坚持把“做最好的自己,带动最好的他人”作为生命的价值追求,努力要求自己成为老师的楷模,努力将学校办出特色。我致力于向管理要质量,积极创新,构建了分校式年级组管理模式,让一所近六千人的学校井然有序;作为“杨磊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以“名师工作室之职责是培育一批名师,而自己默默坚守在幕后”为导向,促进名师团队快速成长。我数次带领老师走近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王崧舟等教育名家,在教育科研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在深度备课、精准教学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我主持的教育教学多项省级课题荣获优秀成果奖。

我从教三十余年,担任过副校长、校长长达十多年,有着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我坚持尊重与激励并存,尊重教师的意愿,尊重教师成长和发展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时时刻刻带着欣喜的目光看待教师和教师的工作,欣赏着教师们的成长;我以深沉的爱促使着教师们“愿教、会教、乐教”,促进他们做到“享受工作,诗意生活”,我和老师们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事业感和归属感;我和我的班子成员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职工岗位制、师资力量培训制、奖优助弱互助制。我们坚信“人怕合力,狼怕成群”的生存规则,开展工作总是以团队形式呈现,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实足以证明,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也不论是常规工作还是临时性任务,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无不彰显出团结出生产力的真理。快速成长中的广大教师已经找到了职业幸福感,温暖的二小大家庭已经紧紧的维系着每一个教师那热腾腾的心灵。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围绕文化兴校、精神引领、窗口带动、合力运行的思维主张,让二小在十年的时间里,构建了一套科学、阳光、文化、自觉的管理模式,彰显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二小的团队凝聚力势不可挡,争相要求挑重担,这又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根植在二小这块土壤。

十年前,我在向大家描述新的二小前景时,尽管有很多人愿意和校长一道前行,但是未来是看不见的,前进的路途是曲折的,因此有人质疑也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不接纳也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一再证明,今天看来是“危险”的思想,明天却会成为常识。我用自己内心的笃定并踏实的笃行验证了这句话。十年后的今天,一个全新的平桥区二小已经矗立在大家的眼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与中国传统文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

[2] 杨磊.携初心十年磨一剑,求梦想三宝绘宏图[M]校长行思录,2017

以“文”化人图发展,砥砺奋进已十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